“遵命!”眾將轟然聽令。
******
蜀漢元熙四年夏六月,趙雲偷襲上庸之後,蜀軍兵進南陽,拉開中原大戰的帷幕,在關羽的調動之下,荊州精銳北上,司馬懿親至宛城布防,諸葛亮也到襄陽趕往樊城督戰。
與此同時,蜀軍調動長安十五萬精銳從藍田往青泥隘口進發,南下直逼武關,打算從北麵打開進入南陽的缺口,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對南陽之地似乎勢在必得。
東吳方麵,連丟兩郡之後,孫權病情愈發沉重,舉國上下因為太子和魯王之爭人心惶惶,在水軍敗於荊州之後,無力重奪柴桑,不得已再次與蜀漢議和。中原大戰吸引了曹魏主要兵力,東吳又打起了壽春的主意,這一次領兵的既非大都督陸遜,也非後起之秀諸葛恪,而是新任征北大將軍孫宇,孫宇也是孫堅堂弟之後,貴為吳國貴胄,先前鎮守長沙,被劉
封用計破之,回國數年之後,被孫權再次起用,臨危受命。
因為太子和魯王各自各位一黨,朝中分成兩派,孫權對支持太子黨的陸遜等人大為不滿,諸葛恪要守孝三年,朝中無人可用,唯有孫宇能夠擔當北征大任。
孫宇拜征北大將軍,持節鉞,令二十萬大軍從廬江、濡須二地征兵北上,進逼合淝、新城、巢縣三地,揚州戰事再臨。
拜將孫宇之後,孫權又作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措:拜陸遜為水軍大都督,封南洋候,命其領兩萬水軍從南海出發,再次渡海前往夷洲,征服此地。
十年前,孫權勵精圖治,君臣上下一心,東吳國力強盛,孫權想要擴張兵力,聽說海南還有土地,便派諸葛直、衛溫渡海到夷洲,遷徙土人,以為軍用。
但此二人返回江東,卻一無所獲,反而因為士兵水土不服,疾病叢生,又缺乏醫藥,再加上思鄉心切,一萬士兵隻剩下十之一二,他們隻待會了一千多夷洲土人,可謂得不償失。
孫權聞報大怒,將二人斬首,但也知道夷洲十分落後,毒瘴極多,當地土人並無精良兵器,都是用石頭木槍等,根本不堪一擊。
十年之後,孫權為完成遺願,再次派遣陸遜出海,這一次有先前的一千多夷洲士兵帶路,可謂輕車熟路,要征服此地,化為東吳的地盤。
消息傳出,東吳上下一片震驚,太子黨更是人心惶惶,支持太子的文武都是以陸遜為核心,雖然陸遜已經不受重用,但他還是江東四大家族之首,陸家的族長,在江東士族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東吳上下都猜到孫權的意圖,這是要將陸遜徹底發配流放,征服夷洲可不是一兩日之功,需要長年累月,加之陸遜即將年近五十,恐怕這一去便無法複返。
尤其太子黨眾人,陸遜一走,便如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心慌意亂,有人甚至接連上書要求暫緩征服夷洲,中原大亂,怎能再讓陸遜遠征海外?麵對無數人或明或暗的挽留,陸遜卻遵從王命,義無反顧地領兵出發,加之諸葛恪還要守孝三年,東吳軍中似乎瞬間少了主心骨,士氣大跌,軍心震動,暗中更是有人怨聲載道,對孫權的猜忌獨斷頗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