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2章 新政改革(1 / 2)

,最快更新三國之蜀漢中興最新章節!

一場大雪降下,長安城內外銀裝素裹,巍峨的城牆和高大的殿宇顯得愈發莊嚴肅穆,大漢在經曆數十年的烽火之後,再次恢複昔日榮光。

九州一統,萬民歡慶,瑞雪豐年,紅梅迎春!

冬日的嚴寒並未消磨朝臣百官處理朝政的熱情,所有人都為即將到來的改元大事準備著,這將是前所未有的盛舉,在朝的每一位官員都將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劉封回到長安才消停了兩日,大將軍府便每日人滿為患,各項政令的改革都要與他商議,有些改製實在太過超前,不是費禕、馬良、董允等人不能定奪,而是不知該如何處置,原本尚書台和六部的許多事都轉移到大將軍府來了。

好不容易將科舉和晉升官職的事情搞定,又要參與中原行政區劃的討論,原本的九州劃分大小不一,光是一個揚州就包括淮南和江東地區,三分之一的麵積,而兗州、豫州等地卻不過數郡,州不如郡大,必須參考後世先進的行政區劃才利於政令的傳達和管製。

除了九州之外,還增加了南海的夷洲和漠北的蒙州,各族自治和參與大漢政權都需要慎重討論決策,唯有讓各族人才吸納進中原,讓他們有入朝為官的機會,才能有歸屬感,更利於各族融合。

這些道理來自後世的劉封自然認為理所應當,但在漢代時期大家對蠻夷還抱著極大的偏見,隻想威服四方,武力征討,卻從未想過吸納融合。

尤其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員更是憤憤不已,若不是劉封地位崇高,積威已久,恐怕要聯名上書彈劾,就差指著鼻子罵人了。

劉封深知魏晉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之強,其實在漢代就已經如此了,通常大世家都有經文典籍傳承,互相之間結親交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圈子。

而那些寒門士子最缺的就是這些典籍,所以不得不拜入這些世家門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勢力,黨錮之爭也是因為這些隱患而起。

雖然在諸葛亮、劉封等人的不斷改革之下打壓了門閥勢力,但士林之風依然存在,門閥觀念根深蒂固,在他們看來,那些偏僻蠻夷之輩未經教化,豈能與之為伍?

這些年來隨著工坊紙張和印刷術的日漸成熟,不少書籍流傳於民間,許多人就急得跳腳,能讓他們學習經典已經不錯了,怎能踏入大漢朝堂?

劉封的這一套政令引起了極大的波瀾,支持者寥寥無幾,無奈他隻得親自出麵與文武公卿辯論,整整三日才算得到劉諶和費禕等人的認可,明白唯有教化才是長久之計,如果天下都認可華夏文明,又怎會乾戈不斷?

他們根本不知道文化傳承影響的可怕,閉關鎖國的危害隻能是自取滅亡,劉封此時的布局,是讓將來人人都學漢文,甚至替代西方那些單調的字母。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今日不讓漢文傳播天下,將來自己的子孫後輩就要辛辛苦苦去學拗口的西文,甚至還會以此為榮,沾沾自喜,想來何其悲哀不幸?

先輩的自私狹隘,隻會讓子孫後輩蒙羞,劉封深受其苦,自然要極力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甚至要扭轉局麵,反客為主。

不過這些說來簡單,做起來卻繁雜無比,甚至可能需要數代人的努力,劉封並不想具體參與其中,隻是將所需要的條件逐步完善,政令和規則則交給費禕他們去具體執行修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