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城裡人與鄉下人(2 / 2)

滅元1399 老大河 3911 字 5個月前

十年前,錄事司成立時,將宋時三城及番禺、南海二縣在城中居住的民戶劃歸其屬下。南海縣與番禺縣衙門隻能遷於城外。

衙門前廳後堂,錄事司的所有官員正圍坐於前廳之中,進行“圓議”。

元朝時代的縣級管理機構,與任何朝代都有所不同。原本應當為一縣之長的縣令或是縣尹,幾乎成為了一種擺設。

朝廷派出的達魯花赤,雖然與縣尹平級且隻負責監督之職,可是實際上卻是最高的掌權者。

元朝是一個相當奇怪的朝代,在馬上奪得天下,卻始終不願意下馬治理天下。取消科舉,不僅斷絕了讀書人正常的晉升渠道,也關上了通過科舉篩選縣級官員的大門。

滅宋之前,北地區域縣級官員主要源於漢世侯各自的勢力,縣官大多由世侯直接指派。

宋滅之後,一大批降元的宋官被任為縣尹。還有一些獲得軍功的將領,轉為文職,被任為縣官。

然而,無論是漢世侯的門人子弟還是故宋降官,都無法得到朝廷真正的信任。這也是朝廷向各地派駐達魯花赤的最主要原因。

而那些轉為文官的武將,雖然最受朝廷信任,可是這些武將中的絕大多數人,連大字都不識。他們在戰場上可以奮勇拚殺,在民政管理上,唯有依靠手下的低級官吏。

加上以蒙古人為主的達魯花赤,基本上不會漢語,與下屬的溝通都有障礙,更彆說實施管轄的權力。

於是,朝廷便發明了這種“圓議”的製度。

但凡涉及轄區內重要事項,幾位官長需要坐於一堂,共同商議,並形成連署意見。

此時,正在錄事司衙門內,進行“圓議”的,便有錄事司達魯花赤、相當於縣尹的錄事、相當於判官的錄判,以及首領官典史。

還有專為達魯花赤服務的通譯。

主位上,坐的是

一個肥胖的蒙古人,錄事司達魯花赤兀哈。

此人原為大將塔出手下。塔出雖然是畏兀兒人,卻是忽必烈宿衛出身,可謂根正苗紅。攻宋之戰中,隨丞相伯顏南下,直入江西,以江西都元帥職領兵平定廣東。因功得授江西宣慰使,再升為中書右丞,行中書省事。

如今江西行省各地的達魯花赤,多為塔出手下。

有這樣的一個軍中大佬為後盾,兀哈在廣州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隻是數年之前,塔出入覲大都因病去世,人走茶涼,其麾下勢力自此沉寂。兀哈的行為也收斂了許多,到底沒做出過多天怒人怨之事。

在兀哈邊上,與他一樣身著綠羅官服的錄事趙若岡,本為宋人。

當年,元軍兵指廣州,廣州安撫使方興棄城而走之後,趙若岡接過廣州防務。發誓要與元軍抗爭到底,並焚毀城內大半房屋,哪怕城破也絕不給元軍留下片瓦。

結果,元軍兵圍廣州城八天之後,趙若岡終於開城而降。而接受他投降的,則是早兩年降元的呂氏子弟、襄陽大將呂文德之子,呂師夔。

發誓抵抗的趙若岡,還是活成了一個笑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