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主意(二更)(1 / 2)

第三十四章、主意

江南今年不算太平,雖說每年都少不了水患,今年卻格外嚴重一點。連林家的莊子都全部免了租子。

朝廷督促得緊,時任蘇州知府已是五十多歲,焦急之中得了重病,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朝廷中如此多的官員,怎麼就輪到了林如海去當這個差,就算他出身姑蘇一帶,當官也不過那麼幾年,這燙手的山芋,卻扔到他手中了。

“古有甘羅七歲為相,如今我兩世為人,如今水患已過,不過是去賑災重建而已,不妨事,你勿要擔心。”

林如海如此安慰了妻子,接了聖旨,挑了平日得用胡師爺等的人,等不及下一任知縣來交割,匆匆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賈敏心中憂慮,這樣的事做的好了便是大功一件,做的不好又該如何?若是一樁好事,自是有人搶著去,如今陰差陽錯的落到自家丈夫手上,不廢一番心力,又怎麼討得了好?

賈敏也隻得做出堅強模樣,待林如海走後,自己先帶著瑾哥回了京城,要是江南有什麼風聲,林家早前在京中也還認得幾個人,賈敏也好在京中活動。

萬幸林如海到江南之時已是十月裡,水患早已過了,果然如同林如海預料的那般多是安置災民,想法子減輕損失。朝廷的款項也到位,林如海在姑蘇一帶混得開,發動了好些義商捐款,蘇州那一片也逐漸太平起來。

賈敏得了這消息,便打算帶著兒子南下,若是趕得緊,南下船隻順水而行,他們一家還能一處過年。

榮國府的老太太聽說女兒和外孫又要離京,自然又要把賈敏叫到府上念叨念叨。

賈母帶了一條攢珠抹額,身穿盤金襖,顯得很是珠光寶氣,就是像年畫上的散財老太太,見女兒和外孫穿的平常,不免對林家這生活的方式有些不滿。

林家又不是穿不起,怎的去了一趟北陽當縣令夫人,連帶著也變寒酸了,賈母也沒做出什麼評價,卻是說起南下一事。

“聽說江南那邊今年不太平,那蘇州知府急的一病去了。姑爺又年輕,肯定是要人幫襯的……”

賈敏禮節性的謝過,這母親要她來,總不多也就為了那幾件事情。

“多謝母親惦念,聽說聖上已是撥了錢款,又下了旨意,著那邊的大人們好生配合,應當是不妨事的。”

賈母很看不得女兒這模樣,到了如今這狀況竟然還不服軟,隻得自己給了個台階下。

“這便是你年紀輕了,官場上的事情豈是那麼簡單的,若不然這官不是人人都當得了?不過你也莫要憂心,水患一過,必定是需要銀子的,薛家在那也算有些根基,此番應當幫得上忙。”

“是母親想的周到,不知母親這次叫了我來,又有什麼事?”

賈敏嘴上這麼說,心中卻不屑得很,她剛帶著瑾哥回京的時候,林如海在姑蘇那邊前程未卜,也不見榮國府出什麼大力,至多是不痛不癢的說上幾句安慰之語,送點禮壓壓驚。

就連先前林如海京中的同僚,乃至在順天府公乾的王良等人,都想著法子多打探些消息,卻也不見賈赦、賈政等人有什麼作用。如今蘇州那邊局勢明了,這賈府又拉著薛家想要分一杯羹,當她是個傻的?

“怎的,你好容易回來一趟,我這當娘的還不能見一見你了?瞧你去那地方,將瑾哥都養的黑瘦了。”

賈母言語中很是不喜,但是想到正事沒說,還是耐著性子又勸賈敏到。

“他平日裡愛在外麵玩,有時還會跟著他父親出門,日頭曬多了,難免不夠白淨,好在身子康健,一年到頭也就小病幾場。”

聽了這說法,賈敏可就更不客氣了,正巧如今賈珠病著,她也就以牙還牙了。

賈母聽了,就知女兒又要打的什麼主意,反是質問到。

“難不成這一次你還想帶著瑾哥往江南去,他父親在那邊又不得空,你回去作甚?如今尚不知在那蘇州能當多久的官,指不定哪一日聖上就將他調回來了。”

“我這次帶了瑾哥去,也不是單隻是要跟著他爹爹,姑蘇那邊的書院好,此番便送了他回去讀書。”

可惜賈敏才不接這一招,反是溫溫柔柔,有理有據的答道。

“怎的?你還要瑾哥回去那邊讀書,京中又不是沒有讀書的去處,國子監可不是更好?”

“母親,那是瑾哥的祖籍,將來童生鄉試他總是要回去的。”賈敏見賈母真是老糊塗了,以為京中樣樣都是好的,為了將瑾哥給留住,竟是什麼都顧不得了,於是便又點了瑾哥的祖籍。

賈母一聽,這才淡了幾分氣焰,自己原也不想爭論瑾哥何處念書一事,不過是想將瑾哥留住,將來好把那一件事定了。

“你若這麼說,我這個當外祖的又能如何……不過你這一去恐怕又得三兩年才能得見,你瞧著元丫頭如何?”

“母親這是何意?”賈敏明知顧問,榮國府裡喜歡用姑娘家去牽線搭橋,為爺們鋪前程,她上輩子就知曉了。

說到底賈敏也是賈代善送出去與兩個兄長鋪路的,是以如今她不願意給兩個兄長乖乖當踏腳板,這兩哥哥連帶著整個榮國府,似是十分不滿。

“我也不與你打啞謎了,元丫頭是我養著的長大的,這相貌不說,但脾氣秉性已經看得出來是個好的。我瞧著瑾哥也是個好的,咱們又親,將來若是能在一處,豈不又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見狀賈母也直接說明自己這邊的意思,反正瑾哥長了這幾歲,性子也定了,倒不如親上做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