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為官
這麼大半夜的傳旨,多半不會是什麼好事。
上一次林如海在北陽縣這麼急急的被調任至蘇州,便是來接蘇州的爛攤子,此番黑燈瞎火的又來了急召,卻不知又是什麼麻煩等著。
若再來晚一些,恐怕林如海夫婦就要上床安歇了。
林如海連忙讓府上的人都掌了燈,整理了一下儀容,又將官服穿上這才去接旨。
不想卻是來了兩份旨意。
其一便是林如海這代理蘇州知府的差使轉了正,聖上見林如海治理蘇州水患有功,蘇州一帶民心安定,便破格擢升林如海為正四品蘇州知府。
可惜這破格擢升的榮光並不是誰人都能享有的,還有一道旨意便是,揚州巡鹽禦史私吞朝廷鹽稅,又貪昧賑災錢糧,聖上特旨,著林如海協同查辦。
揚州巡鹽禦史,這可是前世林如海做過許久的行當。
這個官職本就不缺錢,光是各方日常孝敬適當拿些,就可將日子過得十分滋潤,若不是貪得無厭,也不至於被聖上治罪,今年江南各處都有大大小小的水患,隻是蘇州一帶甚為嚴峻,但揚州等地朝廷也撥了錢糧。
這巡鹽禦史竟然還敢私扣錢糧,簡直是罪加一等。
前世也出了這麼一檔子事,當下這巡鹽禦史可是兩輩子都沒改。
林如海接了旨意,又打點了傳旨的公公,命下人將人送到驛管安置,脫了官服換上家常衣裳,覺著有些疲憊。
“好在隻是協同查辦,上麵終歸還會來人。”
賈敏見狀,寬慰林如海到。
聖上這是一而再,再而三將林如海當刀使。林如海奉公廉潔,落到那等貪官汙吏之流反倒是成了異類。
“卻也不知此番會派哪個大人下來。”
林如海也不知要查辦到什麼地步,隻是與這巡鹽禦史同流合汙的奸商裡麵,可是有一家——正是姓薛。
四大家族,同氣連枝,得的消息倒是比聖旨到的還快,如今薛家的大爺,正愁著如何脫身。
這薛家大爺,倒也不是彆人,正是薛蟠的父親。
“也不知你那姊妹結的什麼親,若不是那林知府在姑蘇那邊半點便宜也沾不上,咱們何至於來揚州!”
薛老爺對妻子抱怨道。
薛姨媽抱著不滿一歲的兒子,也不知該如何答複,這都是男人家的事,她們女子又能做些什麼。
薛家本想著趁著此番蘇州水患,用些低價買上點田產。再不濟和林家一道,就著朝廷撥下來的米糧,也不必多賺,每一石賺上那麼一點,也可以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哪裡想著這林如海還當真是一個清官,他們這些想趁火打劫買賣田產的才露了點頭就被按住了。此外林如海還糾集一一批北方來的米商,將糧米的價格都穩住了,薛家半點沒得賺,至於後麵的置田種桑,更是半點沒攤上。
後來薛老爺也看出來了,怪不得那些個北方來的如此積極舍得出錢,這種桑一事看著暫時收不回錢。但是過上幾年,養蠶織錦,再加上茶葉,可是江南一帶最賺錢的行當,他們幾家又在一處,成了規模氣候,自是可以一道做大生意。
薛家這一批商人,在蘇州沒賺到,自然想著在揚州撈一筆,不就把巡鹽禦史也撈沒了。
薛姨媽見丈夫實在憤懣,隻得乾巴巴安慰。
“誰人又知這禦史竟是連朝廷的鹽稅也敢貪,也是咱們家運道不佳,如今且想著脫身才是。”
薛老爺白了她一眼,憤然道。
“此事我自然知曉,免不得又要出銀子了!也不知此刻寫了信去京中,要林知府美言幾句,可還使得。”
薛老爺嘴上是如此說的,但對林如海能幫自己說話並不抱什麼希望,於是寫信的時候反是求王家和史家多多幫忙。
當下四大家族中,風頭最盛的當屬史家,又有權,又有官,比林如海這四品知府靠得住多了。
林如海升任蘇州知府,又要協同京中來的欽差大臣查辦貪墨之案,本也想著賈家與薛家可否會來尋自己,隻是也不見有什麼消息。
然而當他知曉從京城來的欽差大臣是義忠親王那一派的人時,便也不擔心此事了,難怪薛家如此沉得住氣,想來靠山是在這裡。
這次來的欽差大臣可不像是揚州巡鹽禦史那般是個見錢眼開的貨色,倒是叫這禦史大人把貪墨的錢吐出來個大半,表麵上瞧著這差使辦的漂亮極了。
可惜遇到了林如海這前世做過這位置的人,林如海表麵不說,卻知道這次吐出來的至多是七分,其它的多半是進了義忠親王這乾朋黨手中,加上這些為了保命的富商貢上的,欽差大臣此行,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