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喜 事(1 / 2)

第四十三章、喜事

京城之中的人家,但凡由頭有臉的若是家中哥兒或者姐兒定了親,免不了要議論幾日。

林如海隻是一個四品知府,官職拿到許多京官麵前,根本不夠看。蘇將軍不過也是個因為北方戰事,當下還算得寵的武將。

然而兩家的親事在外看來,實在是定的有些勉強。

如蘇家大姑娘這樣的遭遇,那些個夫人們一麵憐惜她沒了母親還要遭人虐待,但一麵很在意蘇妙伊麵上的嫡母,還要家中的祖母,和這樣不講究的人家結親,可不是自找麻煩?

雖說如今有人教導著,但是三歲看老,焉知是不是這蘇家大姑娘本身就有什麼毛病,若不然蘇家的人緣何要如此與一個小丫頭為難?

果然這人要挑你的錯處,就是雞蛋裡挑骨頭也得給你挑出來。

賈母便是頭一個,她對這樁婚事是極為不滿的,但是又是聖上賜婚,金口玉言,這老太太也隻得背了人,暗地裡與賈元春的父親賈政說說幾句不滿。

“蘇家看著倒是功高,可家中是個什麼名聲,若是定了咱們元丫頭,還有這一回事?”

在賈母眼中,曆來說自家孩子最好,賈敏這女兒不聽自己的話,可不是遭了秧。

賈政聽賈母如此說,便勸到。

“母親,就是要定了,也得等元丫頭再大些,選秀之後再說。”

賈母聽罷也覺得有理,如今他們府上見元春越發有大家風範,況且生的日子就是個不俗的,又有史家的提點。太子如今這年紀,將來他登了大位,元春剛好是花一般的年紀,何不送到宮中去搏一搏前程?

如今瞧著史家、王家、還有他們寧榮二府,再找不到比這更適合的人選了。

賈母雖說有些許不讚同此事,但自己原先看中的瑾哥已是不成了,也隻得作罷。又對賈政道:

“珠兒年後就要下場,你好生顧著他才是,元丫頭如今的年歲,還有幾年。”

賈政自然是領了母親的囑咐,母子二人又聊起薛家之事。

待賈政回了自己的院落,王夫人要丫鬟們領了元春出去,自去尋樂子,便也與丈夫說起了這件事。

“老爺,我那妹夫今年上京來,想來是要謀點皇家的差使。”

賈政聽了,也將方才與母親商議的事說了,表示自己隻能做到如此。

“宮裡的差使,最賺錢的在江南,若不是早年揚州城鬨的那一遭,倒也還使得,如今還是先試著能不能往南洋那邊去。”

王夫人還顧著幾分姊妹親情,當然不願意妹妹家往那麼遠去,又道。

“恐怕我那哥哥門路會多些,南洋也太遠了。”

賈政聽妻子如此說,心底生出幾分不悅,他是不如王子騰那般能考個進士,更不如林如海能中個探花。

想來這薛家還是在林如海手裡吃了個悶虧,才弄到眼前的局麵,現在薛家想染指姑蘇一帶的錦緞綢子,已是不可能了,旁的賈政實在沒有門路。

於是便冷冷對王夫人說。

“如此,便讓她尋你哥哥去,我也隻幫得這麼些了。”

王夫人一時不知如何作答,隻聽賈政脫了鞋子躺在塌上,又說到。

“對了,義忠親王家年後可是要辦大壽,壽禮可得備妥了。”

末了,薛家還是在江南謀到了一門極好的生意!

茶、鹽、米、布,可謂是江南一帶四種最賺錢的營生,而薛家憑著自己的鑽營,又有王家等家族幫襯,互利互惠,得了江南的貢茶營生。

這日蘇峰來林家拜訪,他久不回京,身邊更是沒有得用的人照顧孩子,所以蘇妙伊還是養在賈敏膝下。

蘇峰與林如海都是江南人士,他作為武將,自然有自己打探消息的方式,況且薛家拿到江南的生意,本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蘇峰給林如海添了一盞自己從北邊帶來的西域茶業,說到。

“這薛家怎麼能拿到貢茶的生意?我還以為他們在江南,做不得了。”

其中關節林如海清楚得很,倒也不用去打聽了,畢竟薛家兩世都用的是這個法子,當下雖然沒幾個人知曉個中關節,但活了兩輩子的林如海心中有數,與蘇峰解釋到。

“他們家花了大力氣,為義忠親王尋了一副好棺木,人生在世,末了都極為在意這身後事。薛家這般討巧得了歡心,要什麼拿不到?”

蘇峰一聽,心中不平,他們在北邊殺敵護國,不知有多少戰士死在了北疆,能有塊草席裹屍便不錯了。這京中的貴人們啊,生怕自己死後趟的東西不夠金貴,隻聽他冷笑道。

“原來如此,隻是也不知老千歲,可有福氣用得。”

林如海想著,自己這親家倒是也不曾說錯,義忠親王確實沒這般福分趟在這棺木裡,這一副板材,最後被寧國府的長孫媳用了。

若論那長孫媳的出生,倒也算是用在了自家人身上。

這個年賈敏過得極累,倒不如在姑蘇愜意,她作為命婦,年間總得跟著丈夫入宮朝見,參加祭奠,又要預備各家節禮,連孩子們的功課都無暇顧及。

萬幸這年平平安安的過了,有好幾家的夫人便被這一個年給折騰病了,榮國府的王夫人也不例外,賈珠年後就要下場,王夫人幾頭顧著,自然累病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