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文集(二更)(1 / 2)

第九十九章、文集

黛玉使喚自己的兄長,向來是自然而又坦蕩的,便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與林瑾和盤托出。

“我想出個文集,雕版印刷之事實在不懂,隻得拜托哥哥了。”

林瑾一想,反正名聲都傳出去了,出個文集也無不妥,省得總是還有那麼一撮人,以為他是在誇誇其詞,也點點頭。

“這倒是不錯,那些人能讀到我妹妹的大作,也是他們的福氣。”

黛玉見哥哥如此說,連忙解釋到。“卻也不隻出我一個人的,我與嫂嫂和母親說了,預備起個詩社,到時候就不隻出我一人的文章筆墨。”

原來家裡不隻一人有這個主意,林瑾思索片刻,又問。“那父親呢?”

黛玉見哥哥如此問,得意的一笑,指了指銀票。“便是父親叫我來找哥哥的,父親說即是要出集子,就精美些,這些銀兩還是父親給我的。”

即是有他爹撐腰,林瑾便可以放手去做了。要說這當爹的還真是闊綽,給黛玉的銀兩隨隨便便就是這麼多。

黛玉見兄長半天不說話,便又道。“不是有人說我沽名釣譽,若是不求點名譽,倒是白受了這冤屈。”

林瑾就知道妹妹的心性,最是好強,他這個當哥哥的自然不能拖了妹妹的後腿,又問黛玉。“你與宮中怡和公主處得可還成,皇家之人,在此時最是頂用。”

就說前幾日王簡挨打,也是皇家貴胄在中間攪和,林瑾才能又出了一口惡氣,又能從中全身而退。

按理說林瑾已經在朝為官這麼些年,又比王簡年長這麼多,不該急得動了拳腳想打人,可是林瑾還記著當年老太傅的教導。

去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該動手時就要提著拳頭猛揍一頓,所以太傅才要林瑾一定要學些拳腳,以免打架吃虧。

可惜林瑾好不容易想用一次,還被旁人搶了先。

黛玉如此聰慧,自然是明白兄長想要借皇家的勢,不由嗔怪道。

“哥哥說的這是什麼話?不過怡和公主倒是做了兩首詩來,我瞧著還成,到時候也加到集子裡去。”

林瑾一聽便知,皇家的兒女倒是心思活絡得很,卻是早一步就想到了。他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反正閉門了這許多日,總也該出去逛逛了,林瑾出了書房,穿過園子,見蘇妙伊正在園子中溜兒子,把安哥抱起來香了一口,這才出了門去。

林家舍得花錢,請的事京中最好的雕版師傅,找的是城裡有名的女畫手做的插畫,又有地黛玉妙手寫的文章詩詞。

頭一冊集子一出來,但凡是收錄過的詩詞的,各家都送了一冊。

不過這一冊還是以黛玉的筆墨為主,畢竟黛玉這些年又是寫詩,又是作文的,倒是攢了好些稿子,也是刪減了大半,才給旁的願意獻上筆墨的姑娘們騰出地方來。

此集一麵世,卻是不出售的,隻贈有緣人,花了銀子也難以買到,最後隻能接來傳抄,後麵林家又加印了一些,收了點成本錢,不出三日就被搶購一空。

早前林家向民間征稿的時候,有些保守點人家覺得這等事簡直就是胡鬨,就算家中姑娘心動,卻也是不給摻和此事。

又有些就算是給了稿子,也隻是佚名,不敢寫了姓名出來。故而頭一冊的文集,就隻有三個人署了名,打頭的便是怡和公主,隨後是個四品將軍的女兒,此人寫了幾首邊塞詩,頗有岑高遺風,而排在最末,文章最多的便是黛玉了。

看這集字的人,當下也有人似王簡那般,小肚雞腸,說三道四,但是大部分人卻是忙著讚歎女兒家的筆墨才情,尤其是各家夫人,更是推崇得很。

黛玉便又和哥哥一道,翻箱倒櫃將嫂嫂寫的東西又找了出來,預備在出第二冊的時候也加進去。總不能隻讓姑娘們亮亮相,這些奶奶和夫人們,大部分都是學過聖賢書的,即是有才,又何須藏著掖著?

賈敏和蘇妙伊出外做客的時候,還會幫著女兒宣傳宣傳,也往著些夫人之中征稿。

又過了二十日,黛玉便選好了第二冊的稿子,若說這些夫人中間,果然也是有不凡之輩,黛玉原先還以為隻有自己和嫂嫂會寫文章,不料這次卻又有幾家夫人,將早年作的文都貢獻了出來,所以第二冊黛玉不得不作了上下分冊,一冊是詩詞集子,一冊是實實在在文集,末了倒是文集比詩詞集字賣得更多些。

因為好些讀書的秀才舉子,都掏了錢,買文集去看。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寫文章的人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聯。

不過黛玉才出了兩冊集字,就促成了好幾門親事。當下各家相看姑娘,大多是憑著媒人一張嘴,其實也看不出多少東西來。

俗話說詩言情誌,能見得詩詞,也算見得幾分誌向。所以各家看著這些筆墨文章,也算是多一份了解的渠道。

就說當中最惹眼的就是,廣安侯家的公子,就是看了四品將軍家大姑娘的詩詞,又看了她寫的文章,心神往之,誰曾想最後身份如此懸殊的兩家竟是能作了親?

薛姨媽見了這境況,實在有些懊悔,若是不叫女兒進了宮去,依著寶釵的才情,能在這等集子上刊載文章,恐怕也會有人在見了她的詩詞,欣賞她的文采,也能得個好人家,何必再那宮裡熬著,名分也無。

黛玉出的文集,當下隻有兩期,宮中的娘娘妃子們,幾乎是人手一本了,就連聖上也翻看過,隻是聖上不看詩詞,反是喜好讀文。

這些姑娘和夫人們無論是小品還是策論,都有模有樣,女子看事的想法和角度和男子卻有不同,有些地方也有可取之處。

若說鳳藻宮裡的賈元春最喜歡這集子中的那一首詩詞。

非是黛玉所寫的《葬花吟》莫屬,賈元春入宮之時,正是姣花軟玉,而今已是漸漸開始人老珠黃。

葬花時的花,起碼還有幾分眼色,而元春隻覺得自己已是漸漸枯朽了,想要質本潔來還潔去,隻是奢望罷了。

寶釵也得了一冊,因為太子近來很是推崇上麵的文章,故而要投其所好,寶釵也不得不細細讀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