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請命
張漱玉遇險, 遇到刺客一事,被龍椅上那一位和太子的雙重施壓,為了揪出更多北麵滲透而來的敵人, 十分嚴密的壓了下去, 並沒有什麼消息流出。
隻是敬王府本著交好往來的名頭, 往張家送來了好些東西, 聖上卻也沒有刻意加強對張家的護衛,還想就著張家人當個誘餌,看是否能引出一些包藏禍心之人。
可惜往後並無動靜, 張漱玉隻出去了一回,卻又開始閉門不出。她倒是不怕自己出門遇險,隻是擔心若家中隻有嫂嫂和孩子,有人上門找麻煩。
張家不是沒有勇武的家丁, 但是早起那張將軍隻得四品, 又是北邊來的, 若是養太多家丁,禦史便會參上一本你有私募兵士之嫌疑。
再勇武的家丁, 若遇上了許多人,也是雙拳難敵四手。
“想不到在京中,原本以為天子腳下, 不想卻是比北邊還凶險萬分。咱們今後,還是關在家中過日子算了。”張家嫂嫂這幾日一直睡不好,吃了好幾服安神藥, 對張漱玉說到。
張漱玉也覺著京中不能久待,她們家在京中的根基,實在是太薄了,那天如果不是敬王府的人跟著, 說不得那兩個人就得手了。
她雖然學過一招半式,但是也比不得兩個壯碩的男子。
張家嫂嫂又說:“父親和哥哥都在北邊,我想著給他們去了信,咱們還是北邊,一家人在一處。隻是冬日長一些,冷一些而已。”
張漱玉聽了也連連點頭,若不是越來越近嚴冬,現在就是想往北邊去,再走也是大雪封山,她真想叫家人早離了京城這等險惡之地。
於是張漱玉便對嫂嫂說到。
“我也是這麼想的,等到了開春,聖上必定會往背麵再撥一次錢糧,到時候嫂嫂就帶著哥兒姐兒與那押運糧草的官員,一道往北邊去吧!”
張家嫂嫂聽小姑的說法,竟是不想一起去,便問:“那你呢?你不與我們同去?”
“我想到南邊看看,免得父親和兄長見了我反是傷心。敬王府那邊世子妃也要往南邊去,我同她正好路上做個伴。”
張漱玉如實答到,垂了眼,遮住眼中的失落和傷感,“嫁近那地方這一二年,我便哪裡也去不得,日日在院子裡關著,悶得很。”
一個女子被婆家休棄,又怎是輕輕鬆鬆一筆就能揭過的,張漱玉就算心胸豁達,總也還是免不得受到影響。
“天下兒郎多的是,將來再叫父親給你挑一個好的就是了。”張家嫂嫂又道,“我們張家也不止著沾候府什麼權勢。”
正是不想沾什麼權勢,才叫張漱玉在那高門大戶中度日如年,她才從那裡麵出來,可再不想進哪家的高門大院去。
張漱玉笑了笑,對嫂子撒嬌道。
“且讓我先鬆快這一二年,嫂嫂若是見了父親和兄長,倒是叫他們彆急著給我張羅婚事,若是嫁了人,又要在院子裡關著了。”
張家嫂嫂隻得勉強應了,就是到了北邊,也找不得什麼好人家,若不然當初張漱玉被候府夫人看中,又得了候門二爺的眼緣。才會有人說張家是撞了大運,祖墳上冒青煙了!
邊疆回來的四品官員,在滿京之中隻算得一個小官吏,有些講究的文官家,就算是七品,也不願意與四品的武將做親。
隻是隨著張家女被休,早前傳作一段佳話的婚事,如今隻化作一聲歎息。
至於那廣安侯府,雖是侯爺父子的屍身還未從北境歸來,但從收到兩人的死訊之後,闔府上下便是一片縞素,不時有哀泣之聲傳出。
尤其是廣安侯府的大奶奶,她本早張漱玉一年嫁入府中,卻一直無出,如今丈夫撒手而去,年紀輕輕守了寡,連個倚仗都無,整日以淚洗麵。
在這壓抑傷感的氣氛中,日子一天天過著,原本估摸著十月底,從北邊回來的人就該到京中了,但是因為蘇將軍在路上病了一場,廣安侯府的二爺身子也不適,故而陸上耽擱了不少時日,到了十一月下旬,一行人才姍姍歸來。
在這一段時日裡,敬王世子已是變成了敬王,連帶著黛玉也請了封,已不再是世子妃,而是能壓京中好些貴婦一頭的王妃娘娘。
蘇將軍歸朝,聖上從龍椅上起身,親自相迎,見他此番上朝雖然著甲,卻是跛著左腳,又連忙免了禮,叫人賜座。
“將軍是如何傷的?”看著滿麵風霜,又蒼老了許多的蘇峰,聖上心中說不觸動,那是假話。
蘇峰依舊保持著克製,並未恃功而驕,態度謙卑極了,並不攬功。
“多謝聖上關懷,老臣這是舊疾複發,也不是此役傷,臣老了,上不得戰場,倒是各位將軍將士在先前,奮勇殺敵,才能保聖上國土安定。”
這話說得當皇帝的心花怒放,又對蘇峰高看幾分,蘇峰這將軍位置做得這麼穩當,兵符握得這麼緊,就是因為謙遜,謹慎,不貪功,不自大,沒有武將習氣。
聖上看著這護衛國土這些年的老臣,那是又欣慰,又感動,當堂便允諾了要犒賞三軍。
“明年春日,朕就著人北上,犒賞三軍。”
蘇峰代眾將士謝過聖上,又對將自己的帥印和兵符呈上。
“聖上,臣年老體衰,愧不能為聖上分憂,還請聖上,收回帥印兵符。”
聖上本就要收回兵符和帥印,這就是走個流程,反正他蘇峰交兵符,也不是第一次了。
待聖上收了兵符,卻也還是不能忘了要獎賞老臣,蘇峰沒個兒子,就連當皇帝的都覺得遺憾。
若蘇峰有個兒子能子承父業,他這個皇帝也不必再為武將我擢選頭疼了。
隻是時世人總是一廂情願,以為虎父無犬子,殊不知就算是兒子,也不是事事照著你的想法長的。
於是這當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大臣的恩德,便又自做聰明的考量了一番。
蘇峰即是沒有後人,便禦賜一個,以免將來百年之後,沒個人祭奠。
於是聖上又打起了這個主意,說到。
“將軍為我國土,殫精竭慮,立此赫赫戰功,然朕深憾將軍無嗣,不若……”
然而蘇峰哪裡都好,就是在這件事上十分不給人麵子,這麼些年也有許多人勸蘇峰,就算無親子,也該過繼一個嗣子。
隻是蘇峰見慣了險惡人心,當著有了嗣子,不過占個名義上的好處,將來能輕輕鬆鬆承襲將軍府的家業也就罷了,指不定還會就著這身份,對蘇妙伊指指點點作威作福。
蘇峰征戰多年,早已看淡了生死,見過百姓離散,了兄賣妹,弟賣姐,叔伯賣侄女。
何必為著一點身後的哀榮,與自己親身的女兒找不自在?
未及聖上說完,連忙離了凳子,給聖上行了大禮,抱拳懇求道:
“聖上,臣謝聖上隆恩,是臣福薄,命中無子,便不求此事,若聖上當真體恤老臣,臣隻求能在江南偏安一隅,與小女相伴。”
皇帝原本預備好的慷慨關愛之詞,硬生生被掐斷了,連臉色都變了變。
好在這是皇帝陛下,泰山崩於前,也要麵不改色。
緩了一口氣,才又對蘇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