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比預想中的要好一些,她以為下鄉了得啃地瓜,吃喇嗓子的窩窩頭,喝野菜湯呢。彆看她在家的時候說的那叫一個無所畏懼,還跟父母說來這邊缺不了吃的,但她心裡慌著呢。這些吃的又不是平白無故給她們的,都要靠勞力獲得,乾得多得的多,乾得少那就得勒著褲腰帶吃窩頭了。
其餘三人不是很適應,譚安靜家條件不錯,因為父親是供銷社采購主任,平時吃的就比彆人家好,雖不至於天天吃肉,也很少吃這種粗玉米麵餅子。高文遠下鄉前聽說東北糧產豐富,以為能吃上好東西呢,沒想到吃的跟家裡差不多。
至於白玲玲,甚至覺得這飯還沒有她在家做的好,不情不願的咬著餅子,那副樣子像誰欠她的一樣。也不想想她在車上吃的是什麼。
宋雙霜想起來補貼的事,於是問了一句“知青辦說知青下鄉第一年每個月有10塊錢補貼,但沒說有糧食的事,我想問一下我們的口糧怎麼辦,總不能一直吃你們老知青的。”
“我們剛下鄉的時候村裡會借給我們糧食,省點吃也勉強夠到秋收後分糧,如果不夠吃可以拿錢換一些去年的存糧。等秋收完結算了工分就得把借的糧還給村裡,如果掙的工分少,連第二年的口糧都不夠,咱們村長大隊長允許我們到第二年再還清。”馮愛國說了一下他們那個時候口糧是怎麼解決的。
聽說口糧還要還,白玲玲抱怨道“怎麼還得還糧食,糧食不是村裡直接給我們補貼的麼?”
白玲玲這麼一問,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村子哪裡會給糧食補貼,咱們村算是富餘的了,我家那有個知青下鄉的村子特彆窮,村裡人自己都吃不飽,更彆提村子借給他們糧食了。都是往家裡寫信,讓家裡給郵過去的糧食。”崔子明想起那個人回家的時候,瘦的家裡人都快認不出來了,說什麼都不願意回鄉下了,最後還是那人的母親把工作崗位給了兒子,這才沒回去。
白玲玲還不死心“那我就是還不上怎麼辦,村裡總不能讓我餓死吧。”
在場人算是看出來白玲玲腦子不太正常了,還想不還糧食?這地裡的糧食都是村民一點一點種出來的,看的比什麼都重。當初三年自然災害,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也就東北這邊地產豐富,活下來的人多些,現在誰還想過那種沒東西吃的苦日子,村裡借出去的糧食那都是村子以防受災沒東西吃存下來的,想讓你還糧還不有的是辦法。
宋雙霜沒去搭理白玲玲作妖,接著問“那借我們的糧都有什麼?我看咱們村種了好多苞米(玉米,東北一般習慣叫苞米)和小麥。”
“小麥是彆想了,那都是細糧。差不多一個月有15斤苞米和15斤土豆,苞米需要自己去村口石磨那磨成苞米碴子或者苞米麵,看你想怎麼吃。”賀飛揚下鄉時間隻有一年,記得還算清楚,大概跟宋雙霜說了一下。
“沒錯,我們都是在一起吃,女知青做飯,男知青砍柴挑水,等秋收完就得一起上山撿蘑菇,一起撿柴火。”範蘭芳吃完了飯補充道“如果你們也打算和我們一起吃,可以把糧食放在一起磨,磨好了拿回來就行。”
宋雙霜覺得自己剛來不想特殊化,而且要是自己開火做飯,每天乾的活也太多了,根本緩不過來。表明自己願意跟大家一起吃,其餘三人也同意加入。
一下來了三名女知青,做飯也不需要這麼多人,馮愛國提議“現在女知青多了一倍,做飯也不需要6個人一起做,你們可以自行分組。這樣一組做飯一組澆菜,也算是輪著休息了。男知青多了一個人,我們還是5個人上山,留下兩個人打水,順便幫女知青打理菜地,這樣大家休息的機會多一些,你們覺得可不可以?”
新來的幾人看老知青都同意了,才表示自己同意。
吃完飯收拾完桌子,宋雙霜幾人才接著收拾自己的行李,宋雙霜抱著自己的草墊子回了宿舍,鋪上草墊子又從行李裡拿出來一塊麻布鋪了上去,她接受不了被褥直接接觸草墊子,擔心夏天潮濕生蟲子,還好她早有準備。
白玲玲沒帶什麼東西早就收拾完了,這會正坐在炕上看這倆人收拾行李,當她看到宋雙霜拿出一整塊麻布鋪在草墊子和褥子中間的時候,忍不住嘟囔一句瞎矯情。
等宋雙霜收拾完東西,大隊長正好來到知青院,說明了來意,讓新知青明天到村委辦公室去領取她們的口糧,順便明天休息一天,有什麼需要置辦的趕緊準備,後天就要下地乾活了。
和宋雙霜預想的一樣,她們新來的知青可以休息一天再下地乾活。明天她可以去縣裡供銷社買點東西,主要是去買個暖水瓶,這東西容易碎,不能在家那邊買,她還從家裡帶了個搪瓷盆,跟碗一樣塞在棉被裡帶來的。
宋雙霜打算好好規劃一下時間安排,明天又要去領糧食,又要去村西頭找關木匠,還得去縣裡。見大隊長還沒走,開口問道“大隊長,明天什麼時候領糧,我缺點東西打算去趟縣裡供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