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洞中事晚輩大概也可以猜測一二,試問···”
“為了維持一個毫無意義的妄念,將自己困在方寸之地,白白浪費幾十年光陰,這樣做不可憐嗎?”
“放棄了一切,最終隻得到了一個縹緲不定的幻影,這樣做不可憐嗎?”
“前輩,你悟得神技想傳回本門是好心,可偏偏忘了人與人之間的眼界和心境不同,所參所悟也大有差彆,有人輕易邁過去的門檻,有些人粉身碎骨都衝不過去。”
周聖沉默了,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
顏歡繼續說道,“再說了,前輩現在大有機會收回風後圖,這不是一直沒那麼做嗎?”
“有苦衷,有口難言?或是洞中前輩以死相逼?”
“不見得吧,因為在前輩看來,風後圖留在武當也就那麼一回事,深陷其中無法參悟,世間無非就是多幾個癡人。”
“這也是您同武當那幾位同輩老前輩和解的方式。”
周聖俯視盤腿而坐的小嗎嘍,冷冷道,“這般感悟和修為,根本就不是你這年齡段該有的,何況還是散修,你當真是不簡單啊。”
他想了下同為無門散人的小十七弟阮豐,因為心境不足,都快淪落為食欲不滿的食人饕餮了。
“人與人,差彆當真是大···”
顏歡一言不發,這就是上帝視角的好處。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走出山,遙遙觀望,心思念頭就豁然通達了。
說起人之間的差彆,周聖抱臂高高揚起了頭,“說起來,我這辛辛苦苦學了那麼多奇門奧秘,你一句構成基礎就給代過了,想想有點惱人啊!”
“隻是多了一點奇遇,天生巫士是這樣的,生來強大,相比之下,術士太過弱小,要考慮的東西就太多了,之前圈裡人不都以為你們是‘趨利避害’嘛。”
顏歡想想,這周聖綽號“大猴子”,又精通變化天生地養之物,而在《西遊記》當中,那猴王所學,七十二變化者,也是按七十二候,陰陽進退之節,陰陽俱變化也。
都說三十六賊之一的周聖得了大逍遙大自在,可當初祖師傳授孫悟空地煞變化,恰恰也是為了躲避三災利害。
可之後孫悟空曆經多重劫難,這麼一想,周聖幾十年來是否逍遙還真不好說?
話一出,顏歡立刻感覺失言了,便辯解道,“晚輩不是說前輩弱小,前輩既然已得仙人遺藏,已經很棒了。”
“嗯?”不解釋還好,周聖一聽這話,額頭皺紋都擠在了一起。
“已經很棒了”是什麼意思!?
“好你個臭小子,短短不到十分鐘的功夫,三言兩語撼動了我三次心神。”
“《演義》說是諸葛亮三氣周瑜,今日你倒是給我來了個小顏歡三氣老周聖,你小子!”
誒?
顏歡學著猴子般抓耳撓腮,這老前輩怎麼還是這麼喜歡和“三”過不去,說著說著就杠上了。
道門中人將一三之數看的最重,孟母三遷,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退避三舍,無數佳話都與三有關。
顏歡實在沒想到,這老周聖一心想著點撥王也,後來自己整了個“老周聖三戲小王也”的佳話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連“三氣”都能無端聯想起來。
“前輩,晚輩真的是無心之言。”
“哼!有心無心,試一試就知道了。”周聖猝不及防將臉貼了過來,一道幽藍色的圓形印記落於顏歡眼中。
“給你個好東西——”
風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