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八月二十三。
今天,是護民軍陣亡將士的安葬之日。
一大早,穀溪村外,就密密麻麻的站滿了送葬的百姓。
在肅穆的氛圍中,護民軍陣亡將士的追悼儀式莊重舉行,由王毅親自主持。
“今天,我們將送走三十二位英烈,他們英勇作戰,護衛百姓和家園,是了不起的英雄!”王毅眼中含淚,聲音卻是洪亮。
“嗚嗚嗚……”
陣亡將士的家人,悲聲哭泣,感染著其他人也流下了眼淚。
“英雄不該被遺忘,他們的事跡,將記錄在英烈碑上,供後人瞻仰,待英烈祠建城,他們的靈位也將請進英烈祠中,享受香火祭拜!”王毅繼續說道。
“接下來,讓我們給以這三十二位英烈沉痛哀悼!”
王毅對三十二位陣亡將士的棺槨低下了腦袋。
在場所有人同樣如此,許多人眼中流淚,無聲了抽泣著。
哀悼結束,王毅不顧流出的眼淚,來到一個棺槨旁,將出喪棒扛在了肩上。
其他將士也紛紛來到各個棺槨旁,準備抬棺。
王毅見眾人都準備完畢,大喊一聲“起!”
將士們齊齊用力,將一副副棺槨抬起。
那些陣亡將士的後人,將瓦盆摔在地上。
緊接著,護民軍唱起了《祖國不會忘記》,將感情融入了歌詞,聲音悲壯而悠長。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
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
……
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認識我~
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進~
融進祖國的江河~
……”
在悲壯的歌聲中,所有人懷著悲痛和敬意,護送著英靈的棺槨,緩緩走向英烈陵園。
埋葬陣亡將士的山,是王毅選的,命名為英烈山,離穀溪村有五六裡的距離,離正在建設的護民城也隻有七八裡遠。
而英烈祠也將在英烈山下建造,即將動工。
“鳴銃!”
英烈山上,王毅下令。
護民軍端起火銃,斜指天空,扣下扳機。
“砰砰砰……”
火銃齊鳴。
棺槨被放入早已挖好的墓坑當中,王毅帶領將士們用鏟填土。
良久之後,英烈山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座座墓碑,上麵刻著烈士們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以及英雄事跡。
整個英烈山靜謐而莊重,隻有輕微的風聲和人們的輕泣聲。
人們默默地站在墓碑前,默默哀傷,表達對英烈們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這些陣亡將士的奉獻和犧牲,將永遠被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成為寶貴精神財富。
英烈山不僅是對護民軍陣亡將士的安葬之地,更是一座永恒的紀念豐碑,激勵著後人勇往直前,為了國家安定和百姓幸福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