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九月十八。
大明紫禁城,乾清宮。
崇禎皇帝如往日一般,依舊埋頭批閱奏章,眉頭緊鎖,雙眼布滿血絲。
他手中的朱筆不時在奏章上圈圈點點,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國事的憂慮。
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章,仿佛是壓在他心頭的萬斤重擔。
他的麵容憔悴,透露出內心的疲憊,十八歲的年齡,額頭上卻彌漫上了皺紋,這是他日日夜夜為國家操勞的見證。
崇禎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但臉上卻有著一絲無奈,他肩負著拯救大明的使命,但麵對紛繁複雜的局勢,讓他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他不時輕聲歎息,仿佛在訴說著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從即位之初的滿腔抱負和信心滿滿,到現在的長籲短歎,深感國事之艱難。
一旁的秉筆太監王承恩,看著眼前這個從信王到九五至尊的人,被國事壓的難以喘氣,心中泛起了心疼與擔憂。
他從一個宮女端著的托盤中,端起茶盞,用手試了試溫度,然後小心翼翼的送到龍案邊上,輕聲道“皇爺,龍體為重,喝口茶,暫歇一會兒。”
“唉……!”崇禎皇帝長歎一聲,道“陝西多地大旱,田地顆粒無收,自去年反賊王嘉胤高舉反叛大旗,百姓盲從,聚眾已達數萬,真是讓朕十分憂心啊!”
崇禎皇帝放下禦筆,端起茶盞,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如今的大明,天災人禍不斷,外有建奴、蒙古虎視眈眈,內有農民起義反叛,國事多艱。
尤其是建奴,自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國家便投入了大量銀錢物資,來建設遼東防禦。
致使國內財政空虛,災不得賑,匪不得剿,局勢每況愈下。
這內憂外患之下,真是讓他心力交瘁。
“皇爺勤政愛民,定能中興大明!”王承恩他身為內官,有自知之明,不能去隨意談論國事,所以隻是言語安慰。
自崇禎登基以來,王承恩就很少見到崇禎有開心的時候,就連今年二月太子朱慈烺出生,也沒見到崇禎有多開心。
崇禎皇帝聞言,臉上浮現了堅定之色,他相信大明會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重新變得強大起來。
他兄長常年醉心於木工,讓魏忠賢把持朝政,都能讓大明維持,他每日勤政至深夜,沒道理不如他的兄長。
這時,一個司禮監的小太監進來,行禮稟道“陛下,首輔大人求見!”
“傳他覲見!”崇禎皇帝放下茶盞,道。
不多時,一位約莫六旬年紀、身著一品緋紅官袍的官員進來,臉上有著難以掩飾的喜色。
這位一品大員,對著崇禎皇帝行叩拜大禮,唱道“臣韓爌,參見陛下!”
“元輔不必多禮!”崇禎皇帝抬手示意,道。
“臣,多謝陛下!”韓爌站起身來,也顧不得整理官服,滿臉笑容的說道“恭喜陛下,三邊總督楊大人傳來奏報傳來緊急奏報!”
“緊急奏報?”崇禎皇帝先是一愣,然後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