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包袱(2 / 2)

武俠定風波 作家fXfjOA 6086 字 8個月前

趙捕頭一進大堂,就看到潘大人再吃早餐,急忙走到潘大人跟前“大人,我有急事稟報。”

潘大人看趙捕頭急急忙忙地,屏退了周圍下人,秦頌安看到人都出去了,自己也跟著往外走去。

趙捕頭連忙製止秦頌安“頌安不用,你留下來。”

秦頌安看了看趙捕頭,就轉身向屋內走去。

趙捕頭看到其他人都出去了,轉身向潘大人說道“剛才在縣衙大堂,有人發現桌案上有兩個包袱,打開後發現是兩顆頭顱。昨夜留宿的衙役說,昨夜縣衙落鎖時分他曾路過大堂,堂上根本沒有這些東西。”

潘大人聽到是頭顱,很是驚訝“可有發現是誰的頭顱?”

趙捕頭答道“屬下對著通緝令仔細對了一番,發現正是前夜逃跑的盜匪頭目衛白和大刀客彭九。”

潘大人轉身看向趙捕頭“你之前不是說派去追捕的人把人跟丟了嗎?那這是陳公公派去的那兩個人做的?”

趙捕頭卻回答道“屬下不知,在確認那兩個人的身份之後,就前來向大人稟報了。”

秦頌安這時上前說話“他們把頭顱放到了縣衙大堂,也就是說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有出城,我們現在去城門是不是可以把那兩人攔下來?”

趙捕頭答道“已經來不及了,那兩人昨夜既然把頭顱放到縣衙就說明他們根本不想露麵,很有可能已經在剛開城門的時候就出城了。”

“仵作有驗是何時死的嗎?”潘大人看著趙捕頭。

趙捕頭想了想“仵作說,現在天寒,很是影響時間,猜測可能是前日子時到昨日上午。具體時間並不知曉。”

“他們既然已經完成了任務,為什麼不早點回來和陳公公彙合?並且還在昨夜把頭顱放到縣衙?”秦頌安問出了他的疑問。“那是不是說明他們當中有人受了傷,之前回不來,是因為不宜行動。”隨後又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趙捕頭想了想“不排除這種可能。”

潘大人聽到之後說“可有找到郎家女兒的蹤跡?”

趙捕頭答道“還不曾。”

秦頌安聽到提及郎惜彤“在下知道郎惜彤在哪兒,就在悅來客棧。”

潘大人和趙捕頭都很是驚訝地看向秦頌安。

潘大人問道“你怎麼會知道?她怎麼會在客棧裡?”

秦頌安又將昨晚他知道的事情告知給了潘大人。

潘大人思索著“也就是說,有一個從城北回來的人,救了郎惜彤,其他的什麼也沒有說。那個救你的紫衣女子會醫術,她在為郎惜彤治傷。那紫衣女子還和一個白衣男子有關係?”說完,潘大人撫了撫自己的腦袋,“這都什麼事啊,這麼多人?”

秦頌安答道“是的,我懷疑救惜彤的這個人很可能是和陳公公一起的。如果不是,怎麼會那麼湊巧救了惜彤。在下有一想法有沒有可能陳公公派來的人與盜匪爭鬥,被盜匪殺害,盜匪是被趙捕頭擒獲自儘而亡呢?””

潘大人和趙捕頭聽到秦頌安的話很是驚訝,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潘大人低頭思索道“你也說了,他是一個人,再者陳公公帶來的人我並不全都認識。陳公公這也是第一次來到豐縣,我此次相熟的也就隻有跟在陳公公旁邊的李仁孝,其他人我根本不知道是誰,長相如何我現在已經不記得了。”

秦頌安焦急地說“那派去捉拿盜匪的人趙捕頭見過吧。”

趙捕頭想了想“見過,雖然穿的衣服一樣,人還是能認出來的。”

潘大人看了趙捕頭一眼,沒有說話。

秦頌安向潘大人說“在下想請趙捕頭去客棧一趟,看看這個人是不是那晚與趙捕頭一起去抓盜匪的人?”

潘大人想了想“此事先不急,現在最主要的是郎夫子的葬禮,我昨日已經讓人買了棺木,郎家滅門,此事太過重大,我也擔心有人會以此事為餌,再出一些謠言,汙了郎夫子的身後名,就在今日下葬吧。”

秦頌安看到潘大人這麼說,知道已經沒有辦法改變潘大人的想法了,潘大人怕救郎惜彤的人就是陳公公的人,隻知道這個人是和陳公公一起來的豐縣,如果這個人還有其他的身份,死在了豐縣,潘大人不認為自己擔待得起這個責任。

潘大人帶著秦頌安走出門外,看到送行的隊伍已經集結完畢。潘大人走在隊伍的最前麵,棺木放在馬車上,一共有十三口棺木,從縣衙出發,隊伍並不長,隊伍中主要是與秦頌安一起在學堂上學的同門,有年長的也有與秦頌安年齡差不多的,每一個人都帶著孝帶。秦頌安帶著孝帶,沿街撒著紙錢,這是與潘大人商量過後的結果,他隻是郎夫子的學生,與郎夫子並無血緣關係,身著孝帶,隻能說明與死者有遠親,並不需要守孝,他還需要去參加科舉,不能因為這件事耽誤了時間,讓其他學子和他一起,就不會太過紮眼,如果後期有人提及這件事,學生為夫子戴孝帶,隻能說他孝敬師長,也不會因為他帶過孝帶而攻擊他。

潘大人主持了郎夫子的葬禮,已經幫郎夫子做的夠多了,如果再因為郎夫子的事情而把官職丟了,對於潘大人來說就太得不償失了,潘大人著急將這件事情揭過,秦頌安心理可以理解,隻是苦了郎惜彤。秦頌安跟著隊伍向城外走去,沿街撒著紙錢,想著如果想要還郎夫子一個清白,還是需要入京,將殺害郎夫子的人繩之以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