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頌安聽到辛哲的話剛想反駁,郎惜彤身體虛弱根本無法趕路,就聽到梁語陽說“我也要在馬車裡睡,我後半夜都沒有睡,馬車夠大,放得下我們兩個人。師兄,我好累,我今天不想騎馬。”轉身一臉委屈的看向江亦。
江亦忙安撫梁語陽“好好好,你上馬車,一會兒師兄再給你買一輛馬車。”
梁語陽鬨脾氣“我要和惜彤坐一輛馬車。”
江亦看向秦頌安和辛哲,“讓語陽上馬車吧,本來已經有一個病號了,語陽再生病我們的行程一定會被影響。”
這時秦頌安忙插話“我去再買一匹馬,以備不時之需。讓梁姑娘上馬車,如果路上惜彤有什麼問題,梁姑娘能照顧著點兒,我們直接向漠城出發。我們不停可以,但是商隊不行,他們貨物沉重,路上肯定是要停的。”
辛哲點頭“可以,你們自己商量就行。”
從豐縣出發,一行人一連走了五日。
梁語陽看著漠城的城門,騎在馬上狠狠伸了一個懶腰,“總算是到了。”騎馬走到馬車旁,向馬車裡的郎惜彤問道“怎麼樣,可有感覺不適的地方?”
郎惜彤坐在馬車裡。“沒事兒的,那一次隻是發熱,傷口並沒有裂開。傷口都快長好了,梁姐姐,你不用太過緊張。”
梁語陽看著隊伍還長,騎著馬兒走到江亦旁邊,“師兄,我們去買點吃的吧。我餓了。”
“沒錢了?”江亦問到,不等梁語陽回答“走吧,我和你一起去。”說完兩個人就騎馬離開了。
商隊在城門口等著入城,不多時看到商隊的房管事走了過來。
“房管事,還有多久才能入城?”秦頌安上前見禮。
“還要一個時辰呢,這幾日韓將軍為女兒比武招親,入城的人太多了,這裡靠近邊關,城門守衛檢查的嚴,每一個人進城的人都要看路引,你們提前把路引拿出來,避免被誤傷。”
辛哲騎馬走到秦頌安麵前,“既然已經到了漠城,我還有事就先行一步了。你是貢生,亮出火牌之後會有人帶你前往驛館。其他人沒有資格居住到貢生驛館,隻能住到客棧裡。剩下的事情你們就自己安排吧,告辭。”說完不等秦頌安回答,直接駕馬離開。
“辛大哥是離開了嗎?還未與他道彆就分彆了。”郎惜彤問道,“他怎麼這麼懂這些啊?來漠城的路上也是,每一站驛站的位置都了然於心,路上怎麼走方便一些,他都知道了,好厲害。”
秦頌安看著辛哲離去的背影,“可能是到處遊曆過吧,知道的多一些。”他想了一下“惜彤,你之前和潘大人說的都是實話,對嗎?”
“是啊。怎麼?兄長不信任我嗎?”郎惜彤在馬車裡反問到。
“怎麼會呢?你不是不了解這些嗎,反正現在等著也是無聊,我給你講講?”秦頌安不疑有他,直接開始介紹“我大啟王朝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當年梁太祖在八姓世家的支持下平定前朝叛亂,登基為帝,大啟初定共計十七州,後來不斷吞並周邊小國,現在已經從新劃分為一京二十二州。
梁太祖在京城創辦了太學,招收天下學子讀書,後廣開言路,沿用前朝科舉選拔人才。科舉剛開每年一次,當時書本極貴,隻有世家大族才有能力參加科舉,每一次科舉考完都要求考上學員留在京城抄書為民間百姓傳播知識。後來讀書的人多了,太學就隻招收世家子弟了,科舉改為每三年一次。科舉考試分為太學和地方,地方通過縣試、郡試、州試才可以以貢生的身份參見京城舉辦的科舉,科舉前一百名學子可以入宮麵聖參加殿試。太學學子也需要參加三次考試,這三次考試每一次與地方考試時間一致,隻有三次考試皆通過才有機會與天下學子一同參加科舉。
隻是後來科舉學子不再抄書送往民間,參加殿試的前一百名學子進入翰林院開始束修典籍,每三年一輪換。這抄書的工作由太學接手,書也由太學分發。”
“那參加了科舉沒有進入殿試的人呢?”郎惜彤問到。
“等著派職後下放到地方,從縣丞做起。”秦頌安解釋道。
“一科舉完就會被派職嗎?”郎惜彤繼續問道。
秦頌安搖了搖頭“並不會,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職位早就滿了,有空缺的,也不過是一些偏遠地區。不過最多三年,總會被安排上的。”
“還要在京城待三年嗎?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郎惜彤感覺很可惜。
秦頌安倒是沒有覺著可惜“這三年主要是了解各地的事物和風俗人情,畢竟現在的官職安排已經不再返回原籍了。如果到了地方,官員若是不了解當地風俗鬨出笑話,可是有損顏麵的。這在等待派官期間還需要在京城各地觀瞻事務處理,還是挺不容易的。”
“那潘大人也來京城參加過科舉嗎?”郎惜彤想到豐縣潘大人,“父親說過潘大人並沒有去過京城。“
“潘大人是州賜官,通過了州試,就有機會被賜官,隻能從最低的品階做起。”秦頌安解釋道。
“那潘大人升到縣令還是很厲害的。”郎惜彤感歎道。
“是啊,但是也就隻能升到縣令了。”秦頌安感慨道。
“那太可惜了,潘大人做官還是很不錯的。”郎惜彤說完很是可惜。
秦頌安就看到前麵的隊伍動了,連忙駕著馬車跟了上去。
還沒有走到城門口,梁語陽和江亦就騎馬跟了上來。
梁語陽遞給秦頌安一個燒餅,“快點吃吧,很好吃的。”說完騎馬走到馬車窗戶旁,“惜彤惜彤,快開窗,我給你買了燒餅,很好吃的。”
郎惜彤打開窗戶,“梁姐姐,你們回來了?”
梁語陽將手中的燒餅遞給郎惜彤,“先吃點墊墊肚子,等進了城,我們再買好吃的。”
郎惜彤接了燒餅“謝謝梁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