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中左所?鄭家兄弟就想多了,目前鄭家兄弟的實力強於楊三生,強攻隻能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畢竟此時的楊三生精力都放在揚州母親的家族和登州的孫元化身上,才沒空搭理鄭家兄弟,隻要鄭家兄弟不來打他,他就應該感到萬幸了。
…………………………
揚州,乃是史可法、劉肇基、衛胤文、任育民、何剛等明朝忠臣殉國之地,而攻破揚州城的多鐸則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城。
根據王秀楚依據親身經曆寫了一本《揚州十日記》對滿清自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在揚州的暴行做了詳細的記載。
如二十七日,‘殺聲遍至,刀環響處,愴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或數十人或數百人;
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
至於紛紛子女,百口交啼,哀鳴動地,更無論矣。
日晌午,殺掠愈甚,積屍愈多,耳所難聞,目不忍睹。’
直至五月初二滿清才安官置吏,‘查焚屍薄載其數,前後約計八十萬餘’。
前世,楊三生讀南明史時,每逢此處都感到難以置信,幾萬滿清士兵,其中還包含大部分的漢人降卒。
居然能屠殺八十餘萬的揚州百姓,並且這些百姓全都不敢反抗,明知是必死之局也隻會哀嚎啼哭,磕頭求饒。
當然,史書中記載被屠殺人數也許會誇大其詞,但是,就算沒有八十萬百姓,四五十萬應該還是有的。
對於史可法本人,此人一生隻有兩點值得肯定其一是他居官廉潔勤慎,其二是在最後關頭寧死不屈,不似那洪承疇,位居高位卻投降滿清,並且還指揮滿清大軍揮師南下滅明。
不過,史可法的政治生涯可謂是錯誤連連。
據史載,在左良玉部東下、清軍南侵的緊急情況下,史可法驚慌失措,胸中漫無主見,曾經一日之內三次發出令箭。
令駐紮在高郵的明軍諸將直呼“閣部方寸亂矣,豈有千裡之程,如許之餉,而一日三調乎!”
死後的史可法名留青史,被視為抗清複明的英雄的原因無非是其官位大,誓死不降。
殊不知官高任重,身係社稷安危,其在軍國重務上的決策幾乎全部錯誤,對於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可法死後,至閏六月二十四日,投降滿清的南明總兵多達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馬步兵共計二十三萬八千三百人。
僅僅隻是在江北投降滿清的南明士兵數量就超過了多鐸、阿濟格兩路兵力的總和。
更何況還有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率領麾下十五元員總兵全軍降清,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叛變投降。
弘光朝廷五大藩鎮望風而降,並不是兵將不堪一擊,而是他們憑借著“定策”等原因形成尾大不掉的集團割據實力,隻有挾製朝廷之心,全無報國之心。
由此可見,自崇禎死後,所有的武將都開始擁兵自重,隻為自己的榮華富貴所操心,全然沒有民族大義之心。
……………………
安排好笨港應對鄭家兄弟的策略,楊三生在前往揚州的航行當中,不免回憶起前世在史書中所閱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