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清聽完對方的話,試探性的問道:“爾等既然曾是皮島守軍,那你三人可曾認識尚可喜?!”
……………………………………………………
陳洪範,字東溟,遼東人。明朝末年總兵、叛臣。
陳洪範早為明臣,降清叛變,禍亂南明。回江南充當內奸,散布清軍勢大難敵,勸人及早投降,被人稱為\"活秦檜\"。
沈誌祥,遼東人,清初將領,屬烏真超哈,隸正白旗,續順公,其子嗣延續到第十三任續順公,光緒十四年襲。
……………………………………………………
趙宇聞言,立刻說道:“尚遊擊我等自然認識,當初旅順尚未失陷時,尚遊擊奉命率兵三千駐守廣鹿島,後來旅順被圍,情況危急,尚遊擊不知用了什麼法子,把他在旅順的家人通通接走,後來旅順失陷,韃子派兵進攻廣鹿島,卻發現廣鹿島上的明軍早已人去樓空,尚遊擊及其麾下的士兵也失去了蹤跡,傳聞尚遊擊是逃去了濟州島,投降了朝鮮偽王李琿。”
聽完趙宇的敘述,劉三清並未搭話,他沒必要告訴這些人,尚可喜現在的情況,並且他也從這三人的口了解到關於當年旅順的詳細戰況。
當年大明對於戰死在旅順的總兵沈世魁,是按照逃兵論處的,因為當初大明方麵得到的報告是沈世魁在逃離戰場時被出賣而遇害。
但從趙宇這三名知情人的口中,劉三清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當初陳洪範奉命率兵救援旅順,可行至半路,卻因為畏敵而止步不前,眼睜睜的看著旅順被滿清韃子攻陷,後來陳洪範為了自圓其說,隻能說沈世魁當了逃兵,才能免受罪責。
而沈誌祥發動兵變,也隻是為了替沈世魁以及戰死在旅順的將士報仇,殺死這個畏敵如虎的陳洪範,奈何最終不敵,無路可去的沈誌祥隻能帶著殘部投降韃子。
……………………………………………………
而曆史就是這麼富有偶然性,陳洪範和沈誌祥曾經都想要殺死對方,可最終卻同朝為臣,真是可悲又可笑。
……………………………………………………
“本將明白了,本將名叫劉三清,乃是這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我軍此番準備在海參崴築城,為今後我大軍登陸海參崴做好前期的準備,此次爾等投誠有功,本將允許爾等繼續統領麾下兵馬,本將會向我家都督稟告爾等的功勞,但在此之前,爾等需要在海參崴為我軍效力。”
劉三清聽完,並沒有解釋什麼,他也沒必要向這三人解釋,繼續說道:“爾等不必擔心糧草問題,你們和馬匹的糧草,我軍自然會向爾等提供。”
現如今,劉三清的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海參崴築城,至於這些投降的漢軍騎兵,隻能算是一個添頭。
“感謝劉將軍的信任,我等必不負將軍所望。”
趙宇三人聽到劉三清的話,心中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