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利益之爭(1 / 2)

凜冬長夜 柿餠 2681 字 13天前

本以為災民一事,很快便會告一段落,然而,事與願違,天不遂人意。

1641年,7月。

吳江一帶受災的災民尚未全部處置完畢,楊家父子布置在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一帶的暗探紛紛來信,送到楊琮手上。

看完這些信件,楊琮眉頭緊皺,因為上述這些區域,在六月時,統統遭遇大旱,蝗蟲四起,再加上山東連續幾年受災,農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橫征暴斂,農民大饑,餓殍載道,屍體盈野。

一名叫做李青山的山東人,在壽張集,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渠魁”。

關於這名叫做李青山之人,潛伏在山東的暗探有稍微詳細的記載。

李青山本是當地的一名義士,因幫助饑民買糧而與屯糧不售的奸商發生衝突,失手將其賬房先生打死,因此,被逼無奈的李青山這才選擇造反起義。

本來楊琮是不會搭理這個叫做李青山之人,奈何,李青山的造反勢力發展的極快,僅僅隻是過去了不到一月的時間,李青山就在山東聚集了近萬人,若是放任其繼續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個月,必然會有大量的災民為了謀生而加入到李青山的叛軍麾下。

李青山的造反,看似與楊家父子無關,可實際上,雙方確實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那就是,災民。

對於楊家父子來說,大明遭受天災,就是他們可以趁機從大明身上使勁薅羊毛的時候。

若是李青山造反的事態很快便會被當地的官府鎮壓下去,那對楊家父子完全沒有什麼影響,可若是當地官府無法快速鎮壓,再加上當地受災的百姓數量眾多,李青山的造反隊伍隻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龐大。

而跟隨李青山造反的人越多,楊家父子能夠從大明身上薅到的羊毛也就越少。

因此,雙方的目的雖然都是一樣的,但卻在災民身上,產生了嚴重的利益分歧。

……………………………………………………

考慮至此,楊琮抬手給楊三生寫信。

信中,楊琮先是說了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遭災一事,並再次提到,延遲售賣‘新大陸’開拓權一事,然後又把山東李青山的事情說了遍,最後,信中的結尾處,楊琮特意提到了,他準備啟用潛伏在山東的暗探,與李青山進行聯絡,若是無法說服李青山歸降,那就隻能幫助大明儘快除掉李青山。

否則,李青山的造反事態愈演愈烈,必然會導致大量的災民為了求生,跟隨李青山一同造反或被強製裹挾。

……………………………………………………

為何楊琮會對李青山造反一事,這麼上心,卻對如李自成、張獻忠這些造反的流寇漠不關心。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李青山造反,觸碰到了楊家父子的核心利益,人口。

李青山雖與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同為反賊,但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流寇,隻是在大明的腹地,如河南、陝西、湖北、四川等地流竄,這些地方距離沿海太遠,楊家父子望塵莫及。

可李青山不一樣,李青山造反的地方乃是山東,這山東又是臨海之地,因此,造反的李青山需要人口,而楊家父子也需要人口,雙方在人口這一點上,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

楊琮雖然是海寇出身,可經過這些年的磨礪,再加上其子楊三生不停地開疆擴土,讓他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所以,隻要出現與楊家父子爭奪人口的勢力,要麼臣服,要麼死亡,根本沒有和平共處一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