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番島,都督府。
“皇帝依附武將,武將視皇帝為傀儡,朝廷徒擁虛名,文武交訌,將領紛爭,內耗嚴重,無暇他顧,談何光複京城!”
書房內,楊琮看完關於近期南明朝廷的報告後,嗤笑道:“這史可法當真是罪人也。”
正在此時,楊三生也恰好進入書房,剛好聽到父親楊琮的話,開口道:“父親覺得,這史可法罪在哪裡?”
見到是兒子楊三生後,楊琮開口道:“那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在萬曆末年曾在宮中服侍老福王朱常洵,自然會心向老福王之子朱由崧,若非史可法心中猶豫不決,那福王朱由崧怎會向武將乞援,使得那些武將獲得‘定策’之功,造成軍閥操縱朝廷的局麵。”
“這對咱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楊三生沒有反駁,微笑道。
“哎~~~,為父當然明白這點,隻是,江北的百姓何其無辜。”
楊琮歎了一口氣,他心中明白,隻有這樣的弘光朝廷,才是最符合他們需求的,隻是,楊琮有些不忍那些被殘害的百姓而已。
……………………………………………………
五鎮之中,除了吳三桂沒有‘定策’之功,且麾下軍紀嚴明,實力強橫,占據了揚州之外。
其餘四鎮,自持有‘定策’之功,驕悍跋扈,一味紮堆在南直隸江北地區爭奪富饒的地盤,以肥自身,從而更好的挾製朝廷。
明明如今山東和北方地區,並沒有多少大順軍的軍隊防守,可這些藩鎮,全都把心思放在爭奪江北富饒的地盤之上,全然不顧其他,哪怕史可法出任淮陽督師,可這江北五鎮,聽調不聽宣,史可法這個督師,隻是一個擺設,根本沒人聽他的指揮。
並且這五鎮中,相較於其餘四鎮來說,隻有吳三桂最為老實,但也偶爾會與高傑部發生摩擦,而其他四鎮更是經常會因為地盤的原因,發生一些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五鎮之間的和平,史可法隻好奔走調停於五鎮之間,如奉驕子,一籌莫展。
……………………………………………………
“父親的心情,孩兒自然能夠理解,隻是,我軍目前需要先把廣東和福建兩地消化,否則,一旦後方不穩,受苦的依然是百姓。”
這些年,軍權被自己掌控,父親楊琮隻能關注民生,再加上楊琮也是底層百姓出身,自然更能感受底層百姓所遭受的苦難。
“為父自然明白這些道理,隻是,這些為禍蒼生的武將罪無可恕!”
楊琮語氣冰冷的說道。
“孩兒明白,這些為非作歹的武將,隻要被我軍擒獲,自然難逃一死。”
對於處死這些武將,楊三生肯定是非常樂意的,畢竟,除掉這些人,不僅可以減少很多麻煩,還能收獲大量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