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多爾袞沒有答應弘光朝的議和,可現如今在楊三生的操作下,朝鮮偽王李琿在與朝鮮大王李倧的交手中,明顯占據了上風,否則,李倧也不會派人求援,導致多爾袞被迫抽調了兩萬大軍返回盛京駐防。
這也導致清軍此時的兵力捉襟見肘,為了拖延和迷惑弘光朝,多爾袞同意了弘光朝議和的提議,不過代價卻是,需要弘光朝提供大量的糧食、布匹以及兩千萬兩的白銀作為議和條件。
……………………………………………………
當弘光朝的眾臣聽完陳洪範說完清廷提出的條件後,紛紛一個頭兩個大。
如今弘光朝坐擁大明最繁華的東南地區,以往,這些東南地區的稅收大部分都需要提供給大明北方,眼下,大明北方已經淪陷,此時的弘光朝應該很是富庶的才對。
然而,結果卻不是如此。
由於如今的弘光朝被江北五鎮挾持,所以,弘光朝需要先把江北五鎮喂飽才行。
去年九月,五鎮建立之初,弘光朝規定,每鎮兵額三萬,每年供米二十萬石,白銀四十萬兩。(由於當時米價約為一石米一兩白銀,因此也有記錄是每鎮供銀六十萬兩。)
隻是,這五鎮當真隻會老老實實的領取隻屬於自己的份額麼?
答案顯然不是,從去年九月弘光朝立國開始,東平伯劉澤清就開始以各種借口索要軍餉。
其中,劉澤清最主要的借口,就是北伐,其上奏的奏書中寫到:奏進取之計,募數十萬之兵,儲數十萬之餉,備馬十餘萬匹,整頓器械一二年,乃可渡河。
以此為借口,劉澤清向弘光朝廷索要了百萬兩的銀子。
其餘四鎮見此情形,自然不甘落於下風,也紛紛以出兵北上為借口,大肆的索要軍餉。
以至於史可法上奏說道,去年九月至今,不過十個月,朝廷已經向五鎮撥款超過四百五十萬兩白銀,可五鎮一年的軍餉,也就兩百萬兩白銀。
眼下,弘光朝廷已經給江北五鎮超額撥款了多出一年的軍餉。
而最為關鍵的是,弘光朝控製的東南區域,每年收到的稅銀還不到五百萬兩白銀。
這樣一來,導致弘光朝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向清廷支付如此之多的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