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身在平壤的蔣西山也收到了楊三生的信件,得知有艦隊正在進攻山東沿海城池,並帶走城內的百姓,送往玄菟等地,而楊三生隻是派出了一百餘艘運輸百姓的船隻,剩下運輸百姓的船隻,則需要蔣西山來提供。
好在如今的玄菟正處於大力發展期間,大量的物資正在運往玄菟,而大量的物資運到,則說明,玄菟沿海有大量的船隻出沒。
再加上蔣西山繳獲的金銀,還有許多沒有花完,便下令,花錢雇傭玄兔沿海的船隻,讓這些船隻暫時留在玄菟,做好隨時前往山東等地運輸百姓的任務。
……………………………………………………
翌日清晨,洪承疇乘坐的快船,搶在進攻登州城的三艘揚字級戰艦抵達前,把楊聲遠送到了登州城。
登州城的守將和官員,見到楊聲遠從一艘夾板船上下來,也是全都摸不著頭腦,大清不是沒有水師嗎?可為何登萊巡撫楊聲遠會從一艘夾板船上下來。
上岸後的楊聲遠,立馬便召集了登州城中的所有官員。
“諸位同僚,想必你們心裡很疑惑,為何本官會乘坐一艘夾板船抵達此地。”
待到人齊後,楊聲遠站在碼頭的一處高台上,對著台下的眾人說道。
眾人聞言,沒人搭話,隻是疑惑的看著楊聲遠。
看到眾人疑惑不解的目光,楊聲遠大聲道:“爾等與本官一樣,皆為漢人,如今韃子入寇華夏,本官不願與韃子為伍,因此,本官決定,棄暗投明!”
說罷,楊聲遠從懷裡拿出一把剪刀,直接就把腦袋後麵的金錢鼠尾辮給剪了下來。
台下眾人見到楊聲遠剪下了頭上的辮子,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按照大清的律法,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楊聲遠這般做法,已然是沒有任何回頭路可走了。
隻是,楊聲遠的這番慷慨激昂,並沒有激起多少人的共鳴,因為在場的眾人明白,他們若是學楊聲遠把辮子剪了,那可就是毫無退路可言了,畢竟楊聲遠乘坐的這一艘船,可不一定能裝下他們所有人,以及他們這些人的家屬。
正在此時,姍姍來遲的三艘揚字級戰艦,漸漸靠近登州城,瞬間就讓台下的一眾官員開始緊張起來。
見此情況,楊聲遠再次說道:“諸位同僚,這些戰艦,來自南方,爾等仔細想想,南方擁有數十艘此等戰艦,韃子還能渡江嗎?!”
作為南方人的楊聲遠自然明白,這些人的顧慮是什麼。
不多時,當三艘揚字級戰艦,距離登州港隻有五百米的時候,立刻停船,並把船隻側麵對著港口,船上的那些火炮,也迅速從炮倉中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港口的眾人見此情景,瞬間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