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左良玉的這些部下,最終不敵黃得功、劉良佐部,敗退九江。
就這樣,左夢庚便一直駐守在九江,直至清軍多鐸部占領南京、蕪湖等地,阿濟格部擊敗大順軍,一直追擊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縣,而此時的左夢庚,麾下總兵十員、兵卒數萬,既不敢迎擊西來的阿濟格部,又不敢東下與多鐸部交鋒,甚至不願意南下江西,暫避清軍鋒芒,最後居然直接向阿濟格部投降。
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左夢庚並沒有什麼膽氣,隻會坐山觀虎鬥,並在最後投降韃子。
然而,如今的曆史改變,滿清的阿濟格部在占領武昌以及多鐸部率軍進攻南京的途中,均收到了多爾袞的撤軍命令,導致滿清迅速撤兵,這才讓南京朝廷僥幸存活,當然,左夢庚部也因此活了下來。
隻是,此時左夢庚的境況與曆史上的境況相似,雖然南京依然在弘光朝的控製之中,但左良玉丟失武昌後,左家軍隻能困守在九江城中,東邊是黃得功、劉亮佐等明軍,西邊是滿清防守的武昌。
南下雖然尚有活路,可這樣一來,不論是滿清占領九江,還是明軍占領九江,左家軍都隻有死路一條,因為進入江西的左家軍,已經沒有任何戰略轉移的空間了。
當然,若是左夢庚不怕死,可以嘗試率軍進攻廣州或福建,雖說左夢庚還能夠進軍湖南,但如今,左夢庚連滿清守備薄弱的武昌都不敢進攻,怎麼有膽子進攻湖南,去與滿清韃子搶地盤。
所以,左夢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這才選擇了投降東番島的楊家或是福建鄭家。
畢竟,數月前,那些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的大型戰艦,以及南京朝廷的反應,左夢庚心裡還是一清二楚的。
南京朝廷就因為想要加稅的原因,被楊家和鄭家這般羞辱,居然還都忍了下來,這就足以說明,楊家和鄭家的實力強大,否則,為何他父親左良玉擁兵十幾萬,卻還會遭到弘光朝廷的針對。
因此,走投無路的左夢庚想到了福建的鄭家和東番島的楊家,隻是,前幾次左夢庚派人去福建聯絡,卻由於他們被朝廷定性為叛軍的緣故,所以並沒有見到鄭家或楊家的主事之人。
幾次嘗試無果後,這才在偶然的機會下,遇見了自稱是東番島暗探的一名男子,經過交涉後,這才知道了聯絡的暗號。
……………………………………………………
“話雖如此,可並非本侯不願意相助,而是江西乃是朝廷的地盤,本侯若是沒有得到朝廷的許可,貿然出兵九江,勢必會被朝廷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雖然楊三生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但要是讓他就這樣出兵的話,必然是弊大於利的。
屆時,楊三生若是接納了左夢庚麾下的軍隊,必然會與南京朝廷反目成仇,要知道,雙方此前就結下了梁子,再加上如今南京朝廷與滿清停戰,說不定南京朝廷還真會派兵進攻福建和廣州等地。
畢竟攘外必先安內,也是南京弘光朝廷的基本國策之一。
“小侯爺,若是您不願出手相救,我軍上下十餘萬人,恐將死無葬身之地。”
左東聞言,激動的下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