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造化之火的秘密(2 / 2)

幸虧齊淩的心理年齡,早已超過肉身的雙倍歲月。他在前生身為頂尖離緣調解大師的經曆,亦錘煉出了他洞察人心的高超本領。

倘若放任這股不安持續累積,必然會導致他與竇蓉之間的感情產生裂痕。

於是,在發現竇蓉緊張焦慮之後,齊淩果斷地采取對策縮小彼此間差距,堅決不允許這一裂痕進一步擴大,也不容其被周遭環境無限放大。

為此,他決定借滿足竇沙好奇心之機,以宋朝修士能理解的語言,逐步將自己上一世所得的部分基礎修煉知識傳授給竇蓉。

每次不必過多,一二個知識點足矣。也無需太過深奧,隻需達到初入修煉之道的基礎認知程度便可。若再深入,不僅竇蓉姐弟難以領悟,便是齊淩自身,對於那些塵封已久的秘聞,也記不清多少了。

關鍵在於,教導時需理論結合實踐,隨時可在身邊尋覓實例加以印證,以免講授之人說得口沫橫飛,聽眾卻一頭霧水,麵露茫然之色。

如此一來,雖不能即刻填平他與竇蓉之間的距離,至少能夠避免這突然擴大的鴻溝繼續加深...

修真版

如此行來,儘管難免引發更多疑惑,令竇沙提出諸多深層次的問題,卻無意間使得齊淩對他前世所掌握的修真知識進行了一番係統整理。

而且,這還使他在今後他人問及相同問題時,解答起來更為遊刃有餘。

日複一日,伴隨著詢問聲與悉心解答聲的交織,時光悄然流逝。

齊淩本質上並非胸懷壯誌之人,對於建立偉業並無過多渴求。在修行營地之中,除去偶爾指點工匠們如何煉製靈火藥劑,再到醫師那裡走動一番,以免其憑借齊淩傳授的粗淺醫術草率行事,奪人性命之外,他大部分時光皆與竇蓉及其胞弟竇沙形影不離。

由於他並非統兵將領,按軍規不得攜帶眷屬入駐營地的規定,對他並無約束力。在老修士李繼和的默認之下,每逢紮營之際,他的修煉帳蓬旁總會升起竇蓉和竇沙姐弟二人專屬的小帳蓬,三頂緊鄰的帳蓬與其中時不時傳出的探詢與答疑之聲,在戒備森嚴的修行軍營內,很快成為一道彆致的景象。

然而,世間並無免費的午餐,尤其是在老謀深算的李繼和麵前,齊淩休想占得一分便宜。在察覺齊淩正在向妻子以及外人傳授修真“秘法”之後,李繼和先是痛心疾首,旋即果斷決定派遣自家侄兒李昭亮和幼子李昭遜前來追隨齊師兄增長見聞。

齊淩原本就沒打算把前世所學的修真知識當作自家一門獨占的秘籍,僅傳給自家子孫。同時他也正愁該如何報答這位老修士對自己的全力庇護。發現李繼和安排兒子和侄兒前來“習法”,他索性直接與對方約定每日傳授時辰,允許李昭亮、李昭遜兄弟二人按時前來聆聽。

李昭亮和李昭遜兩兄弟年紀與齊淩相仿,自十二歲起便踏入修行營地磨礪自身,確確實實乃出身將門的虎子。向比自己年輕、職位低微、戰績平庸、甚至武藝或許也稍遜一籌的人學習修真之道,任何同齡人恐怕都不會樂意接受。然而,鑒於老修士李繼和的威嚴壓迫,他們不得不捏著鼻子遵從這一安排。

起初,他們本打算敷衍幾次課程之後找個借口溜掉。未曾料到,僅僅在第一天聽完齊師兄的課後,兄弟倆便立刻轉變了心意。

齊師兄口中並未充斥古文經義,亦非講述儒家墨家之類的世俗學問,他所闡述的是一種全新的“大道”。借助幾塊磁石、幾片木頭、兩三張紙以及一壺沸水,齊師兄便在他們眼前揭示了一個他們此前從未留意過的奇妙世界——在那裡,箭簇無需施力便可自行飛行,木片能自我移動,紙質燈籠可以升騰至屋頂之上,而水壺竟然能將木塞噴射出一丈之外!

倘若能參透其中奧秘,並如同運用靈火藥劑一般將其融入軍隊之中,必能使戰友們的修為實力如虎添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