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風暴(1 / 2)

紫氣環繞,使得供奉在香案後佛陀像更顯悲憫莊嚴。大宋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張齊賢,放下手中上品檀香,雙手合十,再次深深施禮。隨後,他步步倒退出大雄寶殿。儘管無法用目光確認身後道路,但他每一步行走都穩健如常。

"恩相,小心階石之上凝結了寒露!" 防護弟子梁曉憂慮他會滑倒受傷,立刻施展輕身術快步躍前,小心翼翼地穩住他的臂膀。

"不必擔憂,貧道已有預感!" 張齊賢卻不領他的情,轉過身輕鬆掙脫了梁曉的扶持,淡然一笑,那份灑脫仿佛與歲月無礙。

曙光自仙佛宗的殿簷灑落,恰好映照在他如雪的銀髯和布滿滄桑的麵龐,刹那間竟顯露出一股傲岸之意氣。

"遵命!" 梁曉後撤一步,依舊謹慎地保持著與張齊賢一臂之遙的距離,以便隨時能隨時相助於他。

"出發,駕起飛舟,前往瑤池仙境。貧道欲要沐浴靈泉以養元神!" 張齊賢心情豁達,笑容燦爛地下令,步伐矯健地邁向仙廟之外。

從背後望去,根本難以想象他已然步入了請求歸隱山林修煉的年歲士氣高昂,形容的就是此刻的他。自擔任永興仙域巡查安撫使已逾一年有餘,直到近日,他才終於找回了守護一方天地的神聖使命。

曾經對他畢恭畢敬、卻又鮮少私下交流的京兆府尹賀君寶,近來遞上拜帖,上門請教修真之道。原本見他就避而不見的轉運司副使陳有亮,這些天也開始費儘心機地接近他。

至於那些同知、判官、軍巡使等五品至六品的官吏,更是紛紛聚集在他的臨時仙居側門外,排隊等候賜教。

即使是地處百裡之外的商州、陝州和耀州,那裡的知州與判官也都尋覓各種理由,相繼趕來,期盼能親聆張仙師的教誨。

身為昔日中書令門下的平章事,張齊賢自然是受得起這聲"仙公"的尊稱。然而,對於近期那些慕名而來拍馬逢迎的官員,他卻並未興起任何傳授修真心得的興趣。

這些人,在過往為了一些蠅頭微利或是所謂的"同僚義氣",聯手掩飾問題時,從未想過聽取這位二品巡查安撫使的教誨。

如今,當那些他們試圖掩蓋的問題再也捂不住,甚至威脅到自身安危之際,他們突然又記起了張齊賢才是永興仙域的實際掌權者,這般覺悟難道不是太晚了嗎?

出身儒家世家且深修佛法的張齊賢,最瞧不起那些"平日不敬香,遇難便拜佛"之舉。對於永興仙域這批之前未曾給予他應有尊重的昏庸官員,現如今也不妄想他們會得到他的庇護,填補一切漏洞。

更何況,目前永興仙域所麵臨的困境並非易解之局——無論是官倉珍稀靈穀遭竊售卻無人過問,抑或是地方豪族公然懸賞調動官府差役,協助殺害朝廷在職修真官員,這些問題絕非僅僅靠找個替罪羊就能草草了事。

加之那紅蓮邪教圖謀之事,如今已是路人皆知。

早先,張齊賢對轉運司以及地方州府步步退讓,實則出於維護永興仙域戰後穩定的大局考量,不願辜負天帝的信任與寄托......

鑒於此,永興靈域之路已無法維係安穩,自轉運司直至各地域的各級主宰者,仍將張齊賢視作易於糊弄之輩。如此情形之下,張齊賢便不再甘於充當和事佬。

隨著鎮戎仙衛自環州前線迅速撤離,直驅長安城,此刻唯有破而後立,方是最佳抉擇。

“恩師!”判官梁顥騎著神駿飛馳而來,及時在張齊賢登車之際,雙手捧著一封以錦盒封裝的天庭秘令,呈至他麵前。“此乃朝廷急宣之密旨,敬請恩師閱覽之後,再轉交永興靈域轉運司以及各州郡主宰者傳閱。”

“嗯,果然是時候了。”張齊賢自禪悟修煉歸來,最不願麵對之人便是這位嫡係弟子梁顥,但今日見其身影,麵上卻流露出一絲寬慰之意。“你看過其中內容了嗎?”

“恩師未覽之前,弟子怎敢僭妄先睹?”梁顥心情同樣愉悅,含笑搖頭。緊接著,他又迅速補述“不過,送信使者曾向弟子泄露些許消息。恩師願聞其詳,抑或先睹為快呢?”

“你先講來吧,在我大宋境內,公文內容即便未曾拆封,有心之人也能探知無疑。”張齊賢淡然一笑,接過錦盒,隨手擲入車廂之內。

梁顥曾在中書禁閣侍奉恩師左右,深知大宋朝堂之上無秘不可泄。於是微微一笑,恭敬地拱手回應“那弟子便據傳聞所述,朝廷欲徹查永興靈域定州仙糧倉儲失火一案,恐怕恩師所轄之地人手不足,故特派參知天機寇準大人,並攜開封府北境判官折惟忠,前來輔佐恩師查辦此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