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縣令尚在人間,棺木內空無一物!”
“張威怨恨紅蓮教扯他下水,將花名冊置於棺中!”
“紅蓮教欲奪回花名冊,卻撲了個空。”
“花名冊落入齊判官之手,他將親自交予寇老西!”
……
就連那紅蓮教首領,或許也未料到,他們的行動從側麵確證了花名冊的真實性及其關鍵性。
黑衣修士離去,消息如羽翼翻飛,迅速傳遍定安周邊。
足以令齊判官舍棄追查張威行蹤,急返長安。
讓縣令陳東放下職責,自願伴隨齊淩護送。
亦使紅蓮教眾不顧官軍緝拿,連夜攻打縣衙。
此花名冊,何須疑其真偽?
前任縣令生死與否,現下所在,無人再問津。
永興軍路之內,關心時局者皆知,花名冊一旦交付寇老西,便是朝廷清算紅蓮教高層之始。
寇老西鐵腕決斷,必不辨彆真假,先按花名冊捕人再說!
“此番,永興軍路恐怕真要改天換地了!”有人洞悉局勢,歸納近來之事,歎聲道。
紅蓮教在永興軍路廣納信徒,斂財害命,早非一二年之事……
曆代的鎮守使和天機使,也並非全部容忍紅蓮教的行徑,更不會皆願與其同流合汙,沾染邪氣。往昔,朝廷委派的鎮守使與天機使中,必有人欲拔除這顆名為紅蓮教的“魔瘤”。
然而,紅蓮教早已深深紮根於官府之中,勢力如藤蔓般錯綜複雜。鎮守使與天機使若非有斷臂求生的決心,難以撼動其根基,更可能招致其瘋狂反撲。
不僅如此,紅蓮教的幾位核心長老,隱藏之深,猶如深海之珠。朝廷派出的官員不了解當地實情,要在任期之內尋出這些紅蓮教的首腦,簡直是癡人說夢。
於是,哪怕有鎮守使或天機使意圖“觸動”紅蓮教,最終也隻落得個無疾而終的結局。那些卸任的二品、三品高官,索性對紅蓮教視若無睹。
畢竟,紅蓮教表麵上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