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全本免費閱讀
寇準才智過人,深受倚重,但並非無可替代。
至少,大宋皇帝趙恒始終這樣認為。
就算今夜李太後未曾通過劉娥委婉提示,待趙恒緊張的情緒平息,他也會意識到,近來他對寇準過於依賴了...
意識到這一點,他便會暫時遠離寇準,設法削弱他的力量,不論對方是否觸及禁忌。
這,正是身為星辰王的基本素養,他早已無師自通。
然而,從臣子的立場出發,大宋的副丞相畢士安,對趙恒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得知趙恒未與朝廷重臣商量,便直接派遣王欽若前往雲淩州,臨時代理平亂大使,以處理張文恭被暗殺一事,並計劃委任吏部侍郎丁謂為東京東路的轉運使。畢士安立刻焦慮地起身,“陛下何必如此匆忙?張文恭已遭不幸,而東京東路並未動亂,與臣等共商後再派遣平亂大使,應當不會延誤。”
“這……”趙恒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想了想,微笑掩飾,“朕曾與張文恭共事,他是難得的英才。賊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殺他,讓朕痛心不已。”
“即使痛心,也不應如此草率!”畢士安緊鎖眉頭,毫不退讓,“否則,何需臣等在此效力?”
“朕隻是一時心切,事後不是立即召各位至文德殿商議了嗎?”趙恒的神色更加尷尬,皺眉反問,“難道要朕召回已出發的王欽若?”
“若能召回,自然最好。十個王欽若也抵不過一個寇準!”畢士安心急如焚,不顧趙恒的顏麵,皺眉直言。
“陛下息怒,畢參政,你也不要一味依賴寇準一人!”實際上的大宋宰相,樞密院知事王旦察覺趙恒麵色不悅,連忙起身,為雙方化解僵局,“王欽若足智多謀,卻缺乏決斷。遇大事常自亂陣腳。畢參政擔憂他處置不當,是出於對大宋疆土的憂慮,雖然言辭嚴厲,但忠誠可嘉。”
未等趙恒回應,他緊接著補充,“不過,既然陛下已有意讓丁謂輔佐他,也能彌補他的不足,確保東京東路不至於發生大亂。況且寇準遠在永興軍路,此時調動他,猶如遠水難救近火。”
“朕並未動怒,隻是被畢卿的話語弄得有些焦急!”趙恒迅速收斂怒意,微笑著搖頭。
凡是在樞密院和參知政事任職的官員,皆有權當麵質疑帝王的決策,甚至聯名駁回聖旨。這是先帝趙匡胤製定的規則,不容輕易改動。
就算帝王對這兩個職位的高官再怨恨,不給他們麵子,也可以設法貶謫他們的職位,讓他們回家頤養天年,但卻不能因為他們的直言不諱而治罪。更不能將他們排斥在外,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