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歸途(上)(1 / 2)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全本免費閱讀

每一位帝王都夢想成為明君,而非昏庸之主。

自大瀚帝國以來,李世民一直是千古明君的典範。

因此,劉娥口中提及的魏征、李靖,還有那輝煌的太宗之治,令趙恒大為振奮,仿佛腳下生出祥雲,讓他恍惚間覺得自己就是第二個李世民,正引領大瀚邁向史無前例的繁榮盛世。

他喜悅之下,心胸寬廣,任何諫言都能接納。

即使王旦與寇準一同前來,以冰冷的言語提醒他,介入屬國權力更迭隻能是唯一一次,不能再有第二次,否則必遭反噬。他依然微笑接受,心底已將王旦視為魏征般的直臣。

寇準提出利用這大好時機,在永恒繁榮之路建立養馬場,大量購入蠻荒戰馬繁衍,以儘快填補大瀚戰馬的空缺,他欣然應允。

然而,當三人討論如何表彰功臣時,意見開始分歧。

在趙恒看來,齊淩接到李德昭的請求後,果決奔赴夏州,除掉李德明,為大瀚掃清障礙。他還成功勸說李德昭在即位後主動獻上族譜和地界圖,其功績可比肩張騫、班超,封為開國縣公也毫不為過。(注:大瀚爵位體係中,開國縣公為第八級,級彆較低。)

寇準在接到齊淩的報告後,展現出勇敢擔當的一麵,全力支持年淩人,並預先規劃了失敗的應對策略,充分體現了賢臣的風采,晉升為同平章事(宰相)實至名歸。

然而,無論是對齊淩的賞賜,還是對寇準本人的嘉獎,王旦都堅決反對。

特彆是對於前者,王旦認為,未經請示擅自介入蠻荒,乾涉屬國內政,已然觸犯了“輕視君主”、“專斷獨行”、“好戰亂政”等多項重罪。朝廷鑒於他出於為國考慮,準許功過相抵已是寬大處理,不能再有額外的封賞,以免他人爭相效仿。

至於寇準,作為參知政事,他近期的行動隻是履行職責。晉升為同平章事可行,但不能因他這次大力支持齊淩擾亂蠻荒而成為理由。以免大瀚的其他附屬國聞之皆感不安。

“臣讚同!”王旦話音剛落,寇準立即表達了他的支持,絲毫沒有因為王旦的貶低而動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