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迷霧之旅(2 / 2)

開口之際,四人直截了當地表明意圖:畢業後必將踏入實戰磨礪,至多能成為郡縣八品主簿。若留於汴梁城,頂多隻能擔任六監九寺的九品承務郎,那是個在京都服務的小官。

所以,若亞瑟師兄在淩州之地尚需助手,屆時務必照拂他們。儘管他們手腳笨拙,毫無經驗,但畢竟出身太學,學習新事物總比常人更快。

這樣的舉動,就如同亞瑟前世所見,退役戰友找仕途順利的老班長謀職,性質相同。亞瑟聽罷,心中油然生出親切感。略加思索,他壓低嗓音說道:“職位自會為你們保留,但未來之路如何,我也不敢妄下定論。所以,你們想去淩州,要自己想清楚,將來彆懊悔。”

“絕不懊悔,肯定不會。就算後悔,也怪不得師兄!”四人聞言,欣喜若狂,連忙拱手應允。

“還有,我這裡隻負責預留位置,至於畢業後如何打通吏部關卡,將你們安置過來,你們還需求助於李師兄!”亞瑟想了想,又微笑補充。

“明白了!師兄放心,我們會找出辦法的!”四人聞言,再次笑盈盈地拱手致謝。

正當眾人談笑風生之時,長亭外的官道上,突然駛過一支馬車隊。原本它們應直奔汴梁,但中央的馬車裡,有人輕聲下令,接著所有車輛都緩緩停下……

在遙遠的前方,李承旨的身影顯現,一名騎士如疾風般躍下坐騎,疾步流星地奔向林間亭台。身軀尚且未曾穩定,他便已雙手拱起,高聲問道:“李承旨大人,家君曆儘艱辛,欲覓幾盞靈釀以舒疲倦,敢問是否可預留一隅之地?”

在這個時代,崖山之戰仍遙不可及,中土的魔幻氣息並未被太多的蠻荒之力侵染。除非是受契約束縛的侍仆,一般的侍衛或親隨並不以“主人”來稱呼他們的雇主。

因此,那騎士的話語甫落,亭內的學者們便紛紛詫異地望向他,心中充滿疑惑。“僅是些許仙釀,若尊駕願來品嘗,我等自當歡迎。敢問,令尊是何方神聖?”李昇笑容可掬,適時回應,化解了眾人的疑惑。

“回稟李承旨,家君乃雍親王,遵皇命巡察龍河歸途,為免擾民,未攜儀仗同行!”騎士回答道。

“原來是雍親王殿下!速請,速請,能得雍親王親自賜教,實乃我等榮幸之至!”李昇驚喜交加,立即向雍親王的使者發出熱情的邀請。緊接著,他迅速轉身,對著在場的同門師兄弟高聲道:“四位賢明的王之一,即將與我們共飲!他敬重賢士,想必今日途經此地,見我等皆身披學者的法袍……”

“四位賢王?!”

“這怎麼可能?四位賢王竟然要與我們一同品酒?”

“哈,今日真是吉日,我們竟能親聆其教誨!”

“我等何其有幸,能與四位賢王共斟佳釀!”

……

話音未落,他的言語便淹沒在一片驚歎中。亭內的學者們手握酒杯,歡呼雀躍,比齊淩前世見過的狂熱粉絲還要瘋狂,唯有齊淩一人,無動於衷。

在齊淩前世的文獻中,大宋的八賢王赫赫有名,但對於四位賢王,他卻一無所知。而且,李昇剛才的表現太過做作!

片刻前他還說曾向四位賢王求助,轉瞬之間,就連四位賢王的親信侍衛都不認得,這其中的疑點豈能輕易放過?

儘管看穿了四位賢王的到來必有隱情,齊淩也無法立刻離席告辭。這場餞行宴是由昔日同窗和太學院的前輩特意為他籌備的。此時拂袖而去,他得罪的不僅僅是四位賢王和李昇,還將讓所有前來送行的師兄弟們心生芥蒂。

於是,齊淩隻能暗自警醒,接下來務必謹慎應對,切勿卷入任何漩渦之中。他端起酒杯,主動尋找昔日同窗敘舊,悄然拉開了與李昇的距離。然而,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儘如人意……

那四位賢王,實乃皇室親眷,名為趙元份,自小浸淫於神秘的古籍,才情出眾。在十八歲的年華,他隱姓埋名,參與了一場神秘的試煉,一舉奪得首位,因此在大宋的學者之中,尤其是太學院的學子,他的聲望堪比幻境中的流行歌星。

甫入長亭,此人便自然而然成為了宴會上的焦點,令在場的大多數學子渴望近其身,熟記他麵頰上的每一點斑紋,哪裡還有心情與齊淩閒談?

即使有些人因書生的矜持,未立即簇擁上前,他們也不願在邊緣地帶與齊淩交談太久,以免被人誤解為孤傲自賞。

齊淩無奈,隻能順應潮流,手持酒杯,立於人群末尾,一麵傾聽四賢王對眾人的關懷問候,一麵悄悄回頭,向馬車揮手,示意竇蓉和許紫菱在車內稍待片刻,保持冷靜。

他曾命竇沙與許紫菱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