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寒冬倒春(2 / 2)

這是京東東路二十五年來未曾見過的奇景!

京東東路雖多山,但糧食自給自足不成問題。而相鄰的淮南東路,則是大宋最大的粗鹽產地。

除了二十五年前宋遼大戰慘敗,皇帝乘坐驢車逃命那段時期,其他時間,京東東路的糧價和鹽價都相對穩定……

儘管每年春風拂過,空虛的倉庫短暫湧現,稻米之價偶爾浮現水麵,但也鮮有躍升至百文的時刻。

至於鹽晶,它的價值長久地靜止在每磅四十至六十文之間,逾越七十文的情景,十年間猶如流星劃破長空,一瞥即逝。而每磅竟超百文,乃是傳說般的稀罕事。

“宰相閣下,請原諒我的失態!情勢緊迫,糧食與鹽晶是平民的安心之源,這樣的漲幅持續下去,混亂將無法避免!”此刻,京東東路最焦慮之人非轉運使丁謂莫屬。踏入經略安撫司府邸,他直闖王欽若處理日常政務的二堂,隔著門窗低語稟報。

他的慌亂並非無因,轉運使肩負穩定物價的重任。稻米與鹽晶的價位,如同地域物價的風向標。一旦它們攀升,其他商品的價格必將如日中天,飛速上漲!

一旦民間出現饑民流離或餓殍遍野,朝廷必定追責。那時,不論是否他的過錯,他都將成為祭壇上的犧牲,以挽回朝廷威信,平息民怨!

如此一來,即便劉才人能在帝側巧言令色,他也難逃嶺南的五年貶謫。而仕途一旦中斷,重振旗鼓的路,恐怕漫長十年!

“謂之,你的到來正合時宜!快進來,你我之間無需講究禮數!”王欽若剛送走淩州州牧黃宛,尚未來得及喘息,聽見丁謂的聲音,忙喘息回應。

他是一位老練的能臣,雖不及寇準、呂蒙正和王旦的才智,但在大宋朝廷中,其地位亦能躋身前列。然而,前線士兵未曾戰敗,境內也無水旱蟲災,糧價與鹽價突飛猛漲,這超出了他的經驗範疇!

因此,就算丁謂今日不來尋他,待他緩過氣,也會徑直奔赴轉運司。彆無所求,至少先弄清常平倉內的糧食儲備,以及鹽倉能調動多少粗鹽,這兩事真相必須得知。

不依賴賬本,他身為多年地方與中樞的官員,深知賬麵上的數字僅供朝廷參考。唯有詢問實情,他才能判斷啟用常平倉與鹽倉,能否化解危機。

“多謝宰相的理解!”形勢危急,丁謂來不及過多寒暄,自行推開房門,大步踏入,“宰相,不能任由稻米和鹽晶價格持續攀升。京東東路人口稠密,每個縣城皆有兩至三萬人,淩州更是逼近十五萬之眾。這些人並非農夫,家中糧食儲備有限。人無鹽尚可支撐數月,缺糧的話,十日……”

"自然,我知曉不能放任米麥與鹽晶的價格飆升如狂風。黃宛之言,與你無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