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低語之王(1 / 2)

話音剛落,垂拱殿內瞬間鴉雀無聲。

所有人,就連深信齊淩和丁謂能有所作為的寇準,都無法相信這突如其來的消息。

之前寇準堅持等待,是因為他相信丁謂、齊淩和王欽若能夠協同作戰,抵擋叛軍的進攻,或是贏得一兩場局部勝利,穩住大局。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齊淩竟然在丁謂和王欽若的支援下,主動對叛軍發起夜襲,一舉讓楊行彥命喪黃泉!

劉承珪目睹眾人反應,暗自撇了撇嘴。接著,他雙手捧起密報,上前恭敬地呈給趙恒,俯首道,"老奴恭賀陛下,用人如神,一招蕩平賊患!"

"陛下洪福!"

"陛下英明,早已布局,令反賊無處遁形!"

"陛下深思熟慮,叛賊暴露真麵目,自投羅網!"

...

在垂拱殿內,不隻是老太監劉承珪會阿諛奉承。六監、九寺、二班的諸多平日列席廷議卻鮮有機會發言的閒職官員,此刻也需要在趙恒麵前展示自己的忠誠。於是,他們紛紛出列,一連串的讚頌之聲如潮水般湧向寶座之後。

"過譽了,過譽了,各位大人過譽了。"儘管清楚閒職官員們的恭維隻是例行公事,趙恒依然感到一陣輕飄,仿佛腳下踏著雲端。他微笑著擺手,假裝謙遜:"朕僅是覺得丁謂與齊淩二人,實屬奇才,才派遣他們去東京東路調查張文恭被暗殺一案,未曾想,他們竟帶給朕如此巨大的驚喜!"

說完,大宋天子趙恒清了清喉嚨,正欲對齊淩、丁謂和王欽若三人給予豐厚獎賞。不料,諫議大夫李隆竟搶先一步站了出來,先向他致歉,接著,他的視線轉到了劉成珪身上:"敢問都知大人,您手中的勝報來源何處?是否確鑿無誤?據李某所知,王欽若僅能調動數千廂兵,又如何能僅憑一次夜襲就擊敗了登萊水艦隊的左軍呢?"

"唰——"仿佛有一陣風聲響起,無數道眼神立刻聚焦在劉成珪的臉上,期待著他給出的答案。

尤其是那些試圖為嚴家開脫的官員,每個人都恨不得將目光化為利刃,迫使劉成珪承認他帶來的勝報是誤導性的消息。

這些人敢於顛倒是非,最大的倚仗就是楊行彥及其麾下的登萊水艦隊左軍。他們認為,朝廷此刻在東京東路兵力匱乏,從汴梁調集禁軍平叛也需要時日。為了避免局勢惡化,容忍丁謂和齊淩受些委屈,對嚴家的罪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似乎無可厚非。

因此,劉成珪呈上的勝報必須是誤傳。即使不是,叛軍也不應該如他所說的那樣輕易敗退。

退一步說,就算楊行彥真的已亡,他的部隊中也應有殘部,繼續他的遺願,打著反叛的旗幟與丁謂和齊淩周旋到底!

然而,讓他們極度失望的是,劉成珪幾乎沒有猶豫,冷冷地回答:"李大夫質疑劉某手中的勝報真實性,恐怕讓您失望了。這份勝報,是由皇城司的勇士們反複核驗三次才上報的。否則,本應在昨日半夜便送達天子案頭。現在,叛軍已四散奔逃。楊行彥和那遼國細作首領的首級,已被丁謂收入箱中,連同捷報文書一同以八百裡加急送往汴梁。預計今日下午,李大夫就能親眼見證。"

他故意暫停片刻,快速掃視了一遍滿臉失望的諫官們,然後繼續補充:"至於王欽若如何僅憑數千廂兵就全殲登萊水師,這得問內行人才知曉。劉某對軍事不甚了解,不明白個中原因。不過,想必是楊賊失道寡助,而天子洪福高照吧!"

"李某,李某並非,並非質疑劉都知的勝報。而是,而是此事重大,應當謹慎對待!"李隆徹底絕望,先磕磕巴巴地辯解,然後再次向趙恒低頭:"天子恕罪,臣過於小心,並非有意掃天子的興致!"

"無礙,你僅是履行你的天職罷了!"趙恒心情猶如拂曉的曙光,對這些瑣事毫不掛心,笑容中透出寬容,輕輕揮動手中的翡翠法杖。

"臣弟適才判斷失誤,險些誤導皇兄決策,請皇兄依律處置,以示警戒!"雍王趙元份的舉止顯得磊落大氣,未等對方退席,便主動請求懲罰。

"雍王此言差矣,你能分擔朕的憂慮,朕心中欣喜還來不及,豈會因一時之失而責罰於你!"趙恒笑得溫和,慈祥的目光中充滿了關懷。

"臣弟惶恐不已。"趙元份再次行禮,堅決請求自我處分。

"如此,你近來也確實勞累過度。"趙恒微笑,輕輕地擺動法杖,"關於鶴翎司的事務,暫且交由王曙處置。他正值壯年,才智出眾,又是學院精英,定會讓你滿意!"

"臣弟,謹遵聖旨!"趙元份沒想到趙恒竟順勢而為,微微一怔,隨即麵無波瀾地行禮,退步坐下。

'彆以為你的所作所為能瞞過朕的眼睛,朕隻是不願深究罷了!'趙恒看著趙元份那副無奈的模樣,內心如同品味陳年佳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