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勒石記功(2 / 2)

另一邊,房玄齡進入甘露殿後,便對著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老臣參見陛下!”

李世民微笑道

“愛卿免禮平身!快坐。”

說完後,便將今日去孔府見到秦天及秦天所提起的勒石記功之策,對著房玄齡詳細說了一遍。

“陛下聖明!”

房玄齡聽到秦天獻策後,先是一怔,旋即眼睛猛然亮起來,滿臉喜悅的稱頌道。

接著他仔細想了想後,對著李世民大讚道

“陛下,秦天此子的計謀可謂是陽謀,這回,那些名門世家不想出點血都不行了!”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讚賞道

“愛卿此語精妙絕倫。此事就這麼定了,愛卿回去擬旨,明日便張榜通告天下,令各州縣按照勒石記功之策,去準備救濟災民之事,切勿怠慢。”

“諾!”

……………………

翌日,清晨。

在長安萬年縣的城南門口。

數名身穿衙服的差役,在一名身穿綠袍官員的安排下,將一塊高為五尺,寬為二尺五寸的石碑立於城南門旁。

這個舉動頓時引起了周圍百姓的注視,尤其是當看到這座石碑刻著“功德碑”時,許多百姓還都一臉疑惑之色。

這時,這名縣衙的官吏見石碑已立好,對著百姓道

“當今聖上,仁政愛民,體恤百姓疾苦。上個月,河北數州連續大雨,淹毀田土數千畝。陛下命各州縣開倉賑災,又親自借錢籌集賑災款,但效果甚微。

所以,此次我等希望有誌於建設社稷的愛心人士能夠踴躍捐助糧食以資賑災,救助身處河北災情之中的百姓。”

這名官吏說完後,便退到一旁,靜靜的看著眾位百姓反應。

但這名官吏話音剛落,立即有一名青壯男子跳出來道

“我等怎知道這捐出去的銀子是否會落入朝廷賑災手裡?萬一被貪官汙吏私吞呢!”

這名百姓的聲音很響亮,瞬間吸引了周圍的目光,讓四周的百姓紛紛附和起來。

“不錯,我們怎知道捐出去的銀子,會不會用到賑災處?”

其中一名年紀稍大的老者皺著眉頭問道。

這名長安縣的官吏卻是淡定的說道

“這位大叔放心,這種事情絕不會發生。畢竟我等乃是奉聖上旨意辦事,若是敢擅自吞沒百姓捐贈的銀錢的話,聖上怪罪下來,他擔當不起。更何況……”

說到這裡,這名縣衙官吏將指著一旁的石碑對著眾人說道

“各位可看到我身旁的這座功德碑沒?”

眾人聞言,皆轉過頭朝著功德碑看了看。

隻見這座功德碑呈長橢圓形,共分為兩層層。而最上層則刻著字跡,每一行的字跡都非常整齊。赫然寫著幾句話

‘朕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今河北數州水災之勢,致百姓流離失所。朕聞之,痛心無比。

今朕欲建功德碑,號召天下賢達,與朕一同為黎民百姓做出一點綿薄之力。為我大唐社稷出力。今在此立功德碑於此,無論捐贈災銀多少皆撰刻上去,為世人所銘記。”

“你們都看到了吧,你們所捐贈的災銀,無論大小,都會刻在功德碑之上,為後人所頌揚,為萬民敬仰!”

這名長安縣的官吏高聲說道。

他的話音剛落下,人群中頓時議論紛紛。

這時,這群人中,隻見一名身著富賈青衣的胖子走了出來,向那些百姓拱手行禮道

“各位鄉親父老,我李府雖然比不得大家族,卻也是積善之家,今日聽聞河北數州天災降臨,我李府決定捐贈五百兩白銀救濟貧困的百姓,以此作為賑災之用!”

說完這句話,他又回頭對站在後麵的一名護衛說道

“讓二公子帶人去把錢送過來!”

“是,老爺!”那名護衛應了一聲,快速退出隊伍。

人群中不乏一些商賈和豪門世家之人,見此情況,紛紛離開此地,他們要將今日之事告知家主。

…………

長安,盧氏家。

作為範陽盧氏在長安的分支,盧氏家在長安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家主盧承禮更是範陽盧家細心栽培的對象。

此刻,盧氏府邸內燈火通明。盧承禮和王家、鄭家等家主們集於大廳內,商討此事。

盧承禮眉毛微蹙,沉思良久後,突然歎息一聲道

“這件事恐怕不簡單啊!不知道是誰給陛下出的此計。”

一旁的王家的家主接口說道

“盧兄說的沒錯,此計可謂是陽謀,我們明知是計卻不得不鑽。”

盧承禮聽後,點了點頭道

“我們五姓七望乃當世最大的豪門世家,連陛下都不輕易動我們,靠的不就是一直流傳下來的名聲和威望。

若是功德碑上沒有我等的名字,隻怕為世人所唾棄,民心不附。反而讓李世民收歸大批民心。所以……”

說到這裡,盧承禮不由思索道

“此次,我等世家不但要捐贈災銀,而且還不能太少。如此這樣,我等世家才會得民心!網天下之材。

否則,我們五姓七望便不但會落得被罵的結果,就連民心也會失去為後人所唾棄!”

其他家主聞言,皆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而幾人又聊了一些其他話之後,便都各自離開了盧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