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無人應答,這第一輪……”
若水還沒說完,台下便有一道聲音打斷了她的話。
“且慢,姑娘。我身邊這位秦兄弟雖然年輕,但詩賦卻頗有些見地,正好他要獻上的一詩,不妨諸位再聽聽他的詩做何評價。”
眾人聞聲望去,隻見一名約莫十八九歲,身穿錦衣玉帶的公子走出來道。
此人便是李恪殿下。
由於李恪身為皇室之人,平常很來少到平康坊的。這次,是因為之前聽聞身邊朋友聊起過月仙樓的詩會一說。
所以,李恪想了想,便邀著秦天一起來參加這個詩會。所以,月仙樓的眾人對這兩人都有印象。
此時的秦天本想低調點,可是既然李恪替他出了頭,倒不妨賣他幾分顏麵,於是點點頭。
“哦,這位公子不知有何高作?”
若水微笑問道。
“若水姑娘說笑了,秦某之作,哪敢當此稱呼。”
說完,秦天不知從哪裡掏出一把折扇出來,他手腕一抖,那折扇唰唰唰的張開。
隻見那折扇,正麵上繪製一幅古樸雅致的圖案。一片墨竹,竹枝虯勁,顯得十分生動而優美。
但也有眼見的人,立馬發現這把折扇的背麵,則題著一行小字
竹篁翠柏深,鬆濤鶴唳鳴。
青鳥落梧桐,燕歸梧桐深。
而李恪看到剛才秦天剛才手腕一抖,手中的折扇如同蝴蝶般翩翩展翅飛翔,頓覺驚豔,不禁暗讚一句好瀟灑的姿態。
他心中想著
若是自己能夠擁有這種瀟灑的姿態,該多好呀!
當然,讓李恪沒想到的是……
場中眾多文人學子,皆被秦天的剛才那打開折扇的瀟灑動作給吸引住了,均是屏息靜氣地望著台上的秦天。
秦天心底暗笑,麵上不顯,將手中扇子一晃,口中念念有詩道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話落,眾人不禁嘩然,紛紛議論。
若水姑娘看著人群議論紛飛的場景,搖了搖頭,便向一旁的老先生問及兩首詩哪首最好。
那名老先生年齡應該五十左右,鬢角花白,一臉慈祥,笑嗬嗬的說道
“若水姑娘,你的兩首詩都極是優美絕倫,但老夫認為,秦公子的這首,才是真正勝在夏日農忙時,所作之作啊。”
若水姑娘聞言,莞爾一笑,隨即便轉過身對著眾人宣布了這第一輪比賽的結果。當然,這第一輪比賽的勝出者自然是秦天。
秦天正當沉浸在自己的詩興之中時……
突然感覺被一道目光注視著,抬頭看時,見是李恪那雙有些貪婪的目光正盯著自己手中的那把折扇,不由得心咯噔一跳。
正當秦天不知說什麼時,反倒是李恪忽然開口道
“秦兄,你手上拿著的東西為何物?拿給我瞧瞧!”
秦天聞言,頓時便明白了。自己手中的折扇估計被李恪惦記上了。
折扇起源於宋朝時期。
在宋朝時期,文學之風盛行,就連當時文人的地位都高於學武之人。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是後周歸德軍的節度使。而五代十國的混亂割據,都是當時唐朝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割據的局麵所形成。
而趙匡胤完成初步統一,為了防止出現唐朝節度使藩鎮割據的情況發生,便削武將兵權的同時,還將文官的地位提高了許多。
而這一現象,也就直接這就導致了當時很多文人都看不起學武之人,慢慢的文學之風興起。而折扇作為當時最能代表文采和身份的象征,成為文人學子們必備的裝飾品。
此刻的秦天,聽到李恪的話後,便立馬走上前,將手中的折扇交給了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