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無意,政敵莫名身亡,還背上了擾亂先帝安寧,有違孝道的帽子。這等機緣巧合下的結果,又顯示出其氣運是多麼濃烈,天命是如何寵愛。
人如何與天意相比?
群臣沒有傻子,見魯王被帝王厭棄,王世子稚齡驕橫,並無能力撐起王府。若是魯王還在,臣子們可能還會看在他的麵子上勸皇帝再考慮考慮。
可魯王都沒了,太皇太後又在五台山潛心禮佛,以至於數年不曾回宮,她的影響力早就衰退不少。如今兵變後,更是難以繞過兵鋒進入皇城。
遠水解不了近渴,數百裡外的太皇太後此刻管不了近在眼前的皇帝。更何況,太皇太後早就不出麵管事了。
他們立刻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陛下聖明燭照,魯王作為天怒人怨,使得先皇都看不下去,親自清理門戶。此等不孝之人行為震驚天下,還需嚴懲不怠,如此才能平息朝野物議。隻是唯恐此事傳揚出去,影響您的聖明。”
長孫堅立於眾臣身後,心裡對魯王充滿不滿,如此廢物,還未曾對小皇帝造成什麼損傷,就此退場,白費了他的一番期待。看來,想把皇帝拉下馬,還得他親自操控才是。然而他的麵上仍然如同其他朝臣那樣恭敬,沒有絲毫敵意暴露出來。
何允彥身為裴鈺的頭號座下鷹犬,更是要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魯王雖死,但臣以為,其犯下如此大錯,不可因此輕輕放過,魯王已不配享受王爵待遇。臣建議,將此不孝之人除名。
至於諸位大臣們的擔憂也有道理,那就對天下人聲稱魯王嗑藥後在靈堂上突然瘋癲,然後衝出去損壞了先皇屍骸。”
好狗腿的奸臣,竟然舔皇帝到這種程度。
眾臣側目,心中對何允彥腹誹不已,張嘴這麼快,讓我們還能說什麼。而且姓何的真是狠毒,口蜜腹劍,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魯王必然會被萬民唾罵,就連他的遺孀等人都會受到牽連,聲望臭了以後,如此不孝之人,再談彆的都隻會可笑。
有機靈的臣子偷窺裴鈺神色中有些滿意,並無動怒的意思,更加明白了皇帝的想法,牆倒眾人推,這誰還不會了:“是啊,將先帝氣活過來,此等奇聞千古罕見,魯王身負此罪,如何還能位列宗親,臣以為還需請大宗正,將魯王開除皇家玉牒。”
皇帝的默認,本就是一種政治信號。
兩位出頭鳥先後所言都沒被駁斥,這足夠說明陛下的心意了。
臣子們更加肯定的建議:“魯王被除名,王世子也當一同開革出去,不然如何能警示眾人,此等不孝之人,皇家根本無法容忍。”
裴鈺見到大家這麼有眼色,心裡快要樂開花,麵上還得假惺惺的裝模作樣,他知道自己演技也就那樣,不過本來也沒打算滴點眼淚出來,想到敵人掛的這麼快,他不忍住笑出聲已經是最大的尊重了。
“魯王乃皇叔,與朕是血脈親人,朕年幼,全托魯王輔佐保佑,才能健康成長。魯王與朕情誼深厚,朕心中滿是對魯王的孺慕。
但國有國法,魯王身為人子,在祭拜時犯下大錯,打擾先帝安寧,這等罪過不可輕饒。朕雖心痛,但也要以身作則,皇親犯錯與百姓無異,不可因其為宗親就加以姑息。
今朝野上下沸沸揚揚,魯王一事不可輕易放下,朕決定將魯王一支貶為庶人,不得從軍和參與九品中正製定品。圈禁在皇城,不得離京。廢除魯王親王位和王世子的世子位。念在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