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理,等咱們薛氏豆腐的名聲出去了,或可少跑些路了。那還是按照咱們先前說的,以後就由滿倉夫妻倆做豆腐和賣豆腐了?”
鄭晴琅問道,暗暗觀察兩對夫婦的反應。
雖說大房賣豆腐已經是之前商議定的,但昨天突然多了種棉花的事,她生怕兩家又有什麼想法,所以最終下決定前,還是得詢問下,以免埋下什麼家庭不睦的雷。
好在,兩房人都沒什麼不樂意的表現,都不需要再討論,便定下了。
鄭晴琅見狀,也安心下來。
薛滿倉從前就做過商販的事,讓他挑擔去賣豆腐最合適,同時,夫妻搭配做豆腐,也方便。
薛滿山木訥少言,推銷賣貨不太行,地裡活卻是一把好手,又兼之種棉花的事情是他嶽家提起的,以後雙方溝通起來更順暢。
這樣的分配,都發揮了彼此的長處,相得益彰,兩房人都找到了生活的新盼頭。
“那就這麼定了,眼看著快要插秧了,田地裡的事,滿山和寶珠就多費點心了。”
“娘,就這麼幾畝地,有我和寶珠,還有幾個孩子們幫幫手,輕鬆的很。”薛滿山自信道。
當天,薛滿倉沒有下地,和媳婦周青梅,在鄭晴琅的監督下,再次成功得做出了老豆腐。
於是,隔天,薛家豆腐的買賣便開業了。
淩晨三四點的時候,天還未亮,薛滿倉夫婦就早早到廚房忙活了。
鄭晴琅在隔壁聽到聲響,迷迷糊糊爬起來,走到堂屋,隻見薛滿倉正推磨,周青梅在一旁添水添豆。
薛滿倉已是滿頭大汗,見娘親一臉困意過來,連忙說道,“娘,還早呢,您再睡會兒,這裡有我們倆呢。”
周青梅也同樣勸道,“娘,你就放心吧,那些步驟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準保出不了錯。”
鄭晴琅實在困得不行,見他倆有條不紊得乾著,又叮囑了幾句,這才轉身回屋,一倒入床上,便再度沉沉睡去。
再度醒來時,外麵的天色已大白,周青梅把早餐都做好了。
蕎麥粥煮一大鍋,今早的豆渣用小根蒜加鹽加醬炒一炒,便是一道菜。
再來就是將鹹菜切絲炒雞蛋,鹹菜多雞蛋少,前幾天吃雞蛋太凶了,五隻母雞生的都趕不上薛家人吃了。
吃完飯,四板豆腐正好可以脫模,薛滿倉在大家滿懷希望的目光中,挑起扁擔開始沿村道賣起了豆腐。
下壩村的村民一大早聽到叫賣聲時,無一例外感到十分驚訝。
他們這裡偏僻,一兩個月才有小商販來一趟,賣的也都是些針頭線腦,這賣豆腐,還是頭一回聽到。
等到這些人往喊聲過去,看清貨郎是薛滿倉時,嘴巴更是張開老大。
薛滿倉麵對這些人的言語打探,也沒有發怵,而是很大方得表明家裡的窘境,同時還一臉感慨,“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家裡欠下債了,不得各種折騰掙銀錢嘛……”
村裡人聽了,也想起前陣子廣為流傳的“薛家賣田”謠言,雖然最終證實是假的,但薛家欠債這點,卻明顯是真的咯,不然薛滿倉以前都是往外麵跑的,這會兒隻能在村裡賣豆腐了,可見是真的沒有做生意的本錢了。
於是,心軟的村民真心實意安慰上他幾句,手頭寬裕的,順勢就買了幾塊豆腐。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那些,也不妨礙他們說些場麵話,真想吃豆腐的,也會買上幾塊。
就這麼一圈下來,四板豆腐就消耗了一板。
薛家做的老豆腐,一板在二十斤左右,切成了大小一致的四十塊,一塊剛好半斤,也省得稱重。
一斤豆腐賣兩文錢,也可以拿一斤黃豆換。村民們多是給豆子換豆腐,隻有兩家家裡沒黃豆的給了銅錢。
就這樣,還沒出村,一板豆腐就賣完了,換到了十八斤黃豆,以及四文錢。
薛滿倉挑擔去隔壁上壩村前,回家把那十八斤黃豆卸下,然後再次躊躇滿誌得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