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田埂邊上聊八卦(1 / 2)

鄭晴琅目送薛滿倉離開後,吃了早飯後,便和其餘人下地了。

水田中的秧苗長勢良好,幾乎一天一個樣,同樣茁壯成長的,還有令莊稼人頭疼的雜草。

這個時候除草,自然沒什麼動力設備,都是人工手動除草,是水稻插秧後最繁瑣勞累的工作之一。

鄭晴琅提著鋤頭,從雜草貼地的部分、或是從淺層土下切斷。雜草不能挖根,免得傷毀了禾苗的根係。

這樣做的話,由於草根還在,鋤過的地過一段時間還會長出雜草來,就得再鋤一遍。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要不怎麼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呢。

當農民,是一件辛苦的事,特彆是當古代的農民。

春天的太陽不會很烈,饒是如此,長期站在無遮無攔的陽光下,草帽底下的每一張臉都紅通通了,仔細看,仿佛還冒著熱氣。

“曉春,子仁,青梅,先到田埂上歇會兒,喝口水,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火,彆把人曬暈了。”

鄭晴琅解開草帽繩子,顧不得臉會被曬黑,用力扇了好幾下,恨不得這幾下就把身體的所有熱氣扇飛。

薛滿山夫婦去旱田那邊乾活了,那裡的活計比較重,所以水田這邊隻剩下他們幾個老弱婦孺。

“娘,我不累,你自個兒去歇著吧。”

周青梅抬頭回道,她的右手沾滿了泥土和青草,用稍微乾淨的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卻還是在臉上留下幾道泥痕,汗濕的劉海被她往耳後撥,露出那大大的胎記。

鄭晴琅瞄了她一眼,明明累得直喘氣了……再瞄一眼大孫女薛曉春,已經聽話得停了手,往她這邊走來。

她忍不住在心裡計較了下,果然,小孩子還是比成年人更好教一些。

明明她這陣子對這個大兒媳釋放了不少善意,明裡暗裡也教了她一些抬頭做人的道理,但是依舊改不了她自卑的性格。她越自卑,就越想通過不停得乾活討好家裡人……

軟話不聽,隻能來硬的了,她語氣有些衝得說道,“你彆逞強了,這日頭有些毒,歇口氣耽誤不了今天的活計,等下你中暑了,家裡還得費銀錢抓藥呢。”

周青梅聽罷,也覺得人有些發暈,聽話得來到了田埂上坐下,咕嚕咕嚕灌了幾口水,然後發出一聲放鬆的長歎。

不一會兒,旁邊田地乾活的牛嬸子也上來了,拉著鄭晴琅說話。

“三娘,後天便是十五了,太華寺門口有廟市,你去不去?”

這邊有個風俗,每遇初一、十五日,信佛的人都會去太華寺上香。拜佛的人一多,十裡八鄉的小商販便聚集在太華寺門口的空地前,或是買賣貨物,或是提供平時不常見的表演,如皮影戲、木偶戲、鬥雞等等。

原主是信佛的,平常有空就去太華寺燒香拜佛,像初一十五這種“大日子”自然是必去的。

鄭晴琅自然不會陡然破壞原主這個人設,再加上,她從前是沒這種信仰,但經曆了魂穿一事,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自然是要去的,正好給無為住持送點自家做的豆腐,他們出家人不能吃葷肉,吃豆腐正好。”

牛嬸子認同得點頭,似感慨道,“應該的,你和太華寺的僧人關係好,又學了人家做齋菜的手藝,是得送些謝禮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