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得知縣夫人賞識(2 / 2)

鄭晴琅前頭的話不假,自從定下了識字的小目標後,她確實一有空就拉著薛滿倉教她識字,不過最近大家都忙,學習計劃便有些擱置了。

被知縣夫人這麼一問,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進度過於落後,內心暗暗提醒自己回頭抓緊學習。

而知縣夫人這邊,原本隻是隨口問問,聽說她這把年紀還在學字,難免對她高看一眼,心道,這廚娘不僅齋飯做得好,為人也實在難得。雖出身普通農家,還是個考不得功名的婦人,卻有向學之心,實在非尋常人也。

想到這裡,她臉上的笑意愈發真誠了,接著問,“聽嬸子的意思,您是做慣了席麵的,如此出色的手藝,我在宜良縣也待了兩年了,怎麼沒聽說過呀?”

鄭晴琅想到自家還有案子在縣衙掛著,便想著在知縣夫人跟前講講,說不定回頭人家吹枕頭風,就把他家的六十兩吹回來了呢?

於是,她便將自己開始做席麵的前因說了出來,末了還賣了一次慘,“孩子們也不想我這一大把年紀還這番勞累辛苦,但現實如此,都是為了這個家罷了。不過我相信苦儘定會甘來,這些不過是佛祖對我的考驗罷了。”

知縣夫人很是讚同她的樂觀,忍不住拉過她粗糙的手摩挲了下,“是呐,嬸子大智慧,苦儘甘來,就像這席麵上的這道苦瓜釀一樣,先苦後甘。”

同席人中的崔氏,也就是嶽輕娥的外祖母,早認出了鄭晴琅,見知縣夫人對她似是十分賞識,也樂得向她賣個好。

她故作氣憤插話道,“這事我也聽說過,據說是打著茶商段府的名義,受騙的人還不少,像鄭廚娘這種的還算好,有一技傍身可以掙錢還債,許多舉債卻還不上的,落到後來隻能賣兒賣女了。阿彌陀佛,那騙子真是造大孽了。”

“對呀,我也聽說過,有人被騙了上百兩呢!”“哎呀,這麼多錢呀?”“那騙子真夠狠的,咱們這樣的人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拿百兩出來的,他倒好,騙上一人,就是上百兩。”……

知縣夫人進京得聽完大家的議論,道了聲“阿彌陀佛”,然後開口表示回頭一定催促知縣大人,讓他儘快抓拿那騙子到案,以彌補受害者的損失。

眾夫人小姐聽了,口徑一致得稱讚知縣夫人心善,場麵又熱鬨又其樂融融。

齋飯用完後,鄭晴琅沒能夠退下,而是被知縣夫人拉著,一邊賞景一邊探討佛法。

好在原身也是背過幾份佛經的,加上她自個兒的見解,一路上,兩人竟聊得十分火熱,把其他夫人小姐都撇在了後頭。

等到活動接近尾聲時,知縣夫人意猶未儘道,“今日時間倉促,不得儘興,改天我給嬸子下帖子,嬸子到我府上來,咱們再好生聊聊。”

鄭晴琅淡定得應下了,並沒有受寵若驚的感覺,知縣夫人在她看來,也就是個聊得來的朋友罷了。

在知縣夫人上了馬車離開後,有好幾個夫人也上前誇了她一手好廚藝,知道她每個月會接一次席麵後,心中有了計較,然後順勢賞了她荷包。

鄭晴琅喜滋滋得接過,用手隔空一捏,就知道裡頭銀錢不少,心道,不枉費她辛苦一場。

她不知道的是,原本知縣夫人也打算給她賞銀,但是兩人深聊一場後,覺得鄭晴琅不是可以用賞銀“褻瀆”的良師益友,因此便收回了這個打算。

要是鄭晴琅知道她這個心路曆程,肯定會說她不介意,朋友是朋友,該掙得小費也是可以拿的,還是那句話,掙錢嘛,不磕磣!

意外的是,嶽輕娥的外祖母崔氏臨走前,當場邀約她三日後去府上一聚。

鄭晴琅以為是生意上門,因此沒有拒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