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謝過陛下。”
安撫好武伯侯,皇帝再次看向關太師,“那依關愛卿之見,這該派誰出使邊關啊?”
“啟稟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就能勝任。”
“此話怎講?”
“太子今年已有十六,卻一直在京城,未曾出去過,此行一來查清事情原委,二來能增長太子對民間的見識,三來能提高太子在百姓間的形象,四來能振奮邊關將士的士氣,增加他們對朝廷、對陛下的歸屬感,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啊!”
“關愛卿此番說來,的確是對太子百利而無一害,那對朕呢?關愛卿就不怕太子威望一大,會影響江山社稷嗎?”皇帝眼神幽深,帶著試探。
“陛下多慮了。”
關太師的話讓皇帝眯了眯眼睛,朝廷上下大概也隻有關太師,能堂而皇之的說要提高太子威望,說他多慮了。
“陛下聖明,太子仁慈,君臣和睦,父子和睦。陛下對太子關愛有加,太子對陛下孺慕以情,這關係是天下人所共睹,而非臣一人之所見。”
“太子所見乃陛下之所見,太子所聞乃陛下之所聞,太子體恤百姓乃陛下體恤百姓,太子巡視邊關,將士們感激於他,但又何嘗沒有感激陛下呀?太子與陛下本就一體,又何談威望誰大誰小呢?”
“百利而無一害,是利太子,更是利陛下您啊!”
皇帝點點頭,表示認同,這家夥說的話還算悅耳,勉強過關,“那就...”
“陛下,微臣以為太子巡視一事尚有不妥,”眼看皇帝就要應下,丘尚書連忙行一禮,道,“太子固然代表皇家顏麵,可就是因為年紀尚小,觀察未必全麵,易出紕漏,而撥款一事連係邊關將士與朝廷,事關重大,因此更不能讓太子前去才是。”
“那依丘大人所言,該誰去才好?”皇帝臉色未變,但心裡卻是對丘尚書的印象下降了幾分,當初提拔他的時候,也沒見是一個多事兒的人啊。
“依臣來看,成王才是最佳的人選,一來他是陛下的手足兄弟,亦能代表陛下的臉麵,二來可彰顯陛下仁德,以服天下之眾,三來成王前去可迷惑對方,以便查漏補缺,四來成王的閱曆擺在那兒,也是一大優點。”
哼,手足兄弟,不過是當年搶位子時,沒搶過朕,這些年他低服做小,沒怎麼惹事,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還閱曆,什麼閱曆,酒色笙歌嗎?
朕呸!
迷惑倒是能迷惑,畢竟就憑他那個樣子,但凡長了一雙眼睛的都能看出來,是一個沉迷酒色的人,但是就他這樣能查個屁,還查漏補缺!
哼!
關鍵是你還小看朕的太子!去你的吧!太子是朕手把手教的,會比不上那個酒囊飯袋?朕當年真是瞎了眼,才會提拔你這個不會說話的狗東西!
幾句話裡,沒一句是朕愛聽的,還一天到晚淨惹事,你一個吏部的手伸這麼長,來管戶部的事,能不能消停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