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和胖頭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他們倆的淵源,要牽扯到三四十年前的淮田案。
淮田案發生時,正值文禎帝少年時期,那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郎,背著簡單的行囊,從堰南步行到京城。
接近上千裡的跋山涉水,隻為狀告堰南的官員和當地世家,利用手中的權財進行土地兼並,造成百姓無地可種,進而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當時,擔任丞相的傅雲清一手調查此事,崇宗皇帝也在這事之後,將原本正在籌劃的換區為州,正式推上日程。
傅雲清雖在後麵查明了淮田案的真相,也著手對堰南做了些改動,可因為某些緣故,他很快就從堰南回了京城,餘下的事情則交由新上任的馮州州牧。
在那之後堰南百姓的生活,雖然相較之前有所改善,可仍有一大批的人,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侯二和胖頭,就是其中的兩個。
那時的侯二,不過是個窮苦百姓家的孩子,頭上還有四五個哥哥姐姐,下麵也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家中人口繁多,但因為土地兼並的緣故,無地可種,故而能吃的東西極少。
那幾年,莫要說糧食,就連樹上的葉子、樹皮,路邊的野草,都被饑餓的人吃得一乾二淨。
嚴重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
很可憐的是,侯二就是被交換出去的那一個。
鍋中的水已經沸騰,底下的篝火燃得很是旺盛,屋外是一群麵黃肌瘦,等著下“肉”的人,屋內是懵懂無知,不知會麵臨什麼的侯二。
胖頭就是這時候出現的,一個灰撲撲的小胖子,不知從哪兒找到個不用經過門的洞,鑽進了屋子,他是來找吃的,卻看見了被繩索綁著的,等著被吃的侯二。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小胖子還是解開了侯二身上的繩索,而後兩個孩子順著洞,悄悄的溜走了。
而進屋提“肉”的人發現“肉”跑之後,將目光落在侯家的兩個丫頭身上。
在那之後,侯二就和胖頭一起流浪,他們躲過試圖將他們當做食物的“人”,躲過誘拐孩子的人販子,靠偷雞摸狗活了下來。
後來百姓生活好些了,他們兩個也不用東躲西藏,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隻能靠做苦力為生,最後因緣巧合的遇到如今的老大。
“因為胖頭個兒大,力氣也大,所以他們找上了他,想叫他加入他們,”審訊室內,侯二露出一抹僵硬的笑來,“我們東躲西藏的日子裡,吃不飽睡不好都是常有的。
有一回下著雨,胖頭著了涼生著大病,可我們沒錢,一個銅板也沒有,我隻好去藥房偷,卻沒想到被人捉住打了一頓。
藥沒偷到,胖頭的病也就耽擱了,雖然沒死,但腦子也是在那時壞掉了,可人沒死,就算是萬幸。
在那以後,他就隻聽我的,我叫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彆人的話,他是一概不理,也因為這一茬,那些人將我也一並帶了回去。
為了活下去,我就帶著胖頭加入了他們,然後跟著現在的這個老大一起乾。”
李如宣看了看一旁衙役的筆錄,然後問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那這些年,你跟著這個所謂的老大,都乾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