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樓蘇葉的香滿樓和玉顏齋開業。
德勝街這一條街上,就屬樓蘇葉的三個鋪子開業最晚,其他的鋪子,正月十五那日基本上都開業了。
新的一年步入正軌。
天氣漸漸轉暖。
原本給林老漢一個月的時間,讓他拿出三台腳踏織布機和一台縫紉機。
沒成想,林老漢帶著七八十號人正月裡都不舍得休息,不僅造出十台織布機和一台縫紉機,而且還改良了一台腳踏繅絲機。
樓蘇葉看到新式的繅絲機,一拍腦袋,竟然把繅絲機給漏掉了,好在有林老漢。
繅絲機是將蠶繭抽絲,卷成生絲線的機器。比現有的簡陋繅絲過程提高了十倍不止的工作效率。
有了絲線,才能進入下一步的織布和將布做成成衣的環節。
林老漢改良繅絲機借鑒了織布機的齒輪和連杆傳動原理,以及使用了合金材料,整台繅絲機充滿了濃濃的精工細作的工業風。
他們對每一個細節都極儘苛求,哪怕是最微小的瑕疵,也不能逃過他們的眼睛。這種對工藝的尊重和對細節完美的追求,讓樓蘇葉對他們有了更深的認識。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臉,從不炫耀自己的技藝,但是卻對他們手中的作品,苛求到極致。
樓蘇葉感慨,隻要給他們一點點啟發,他們便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是最值得尊重的。
從蠶繭到繅絲,再從繅絲到織布,以及到最後製作成成品服飾,形成一個完整的流水線。
十台織布機,一台繅絲機和縫紉機擺在演武場中央,很壯觀,樓蘇葉麵上波瀾不驚,心底卻激情澎湃。
彧嶢見到此種情景,驚詫萬分,不禁向林老漢等人投去讚賞的目光。
同時感慨,樓蘇葉是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人。
他本來隻想要三台織布的,可是現在,他不僅拿走了五台織布機,還把唯一的一台繅絲機和縫紉機也都讓人抬走了。
跟搶一樣!
就怕手速慢了,搶不到。
最後,彧嶢又預定了一台繅絲機和一台縫紉機。
孫萬春自從樓子誠去學堂後,便整天跟在樓蘇葉的身邊,她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他厚著臉皮一起進入演武場,看到織布機、繅絲機和縫紉機,立即便想到了離開秀峰村時村長對他說的話。
雖然沒有搶到繅絲機和縫紉機,但是他大手一揮,很豪爽地扔下一千五百兩銀票,買走了剩下五台織布機,並預定五台織布機,五台繅絲機和五台縫紉機。
他要把這些都送回秀峰村交給村長。
但他還是不由地咂舌,縫紉機真是貴出了天際,一台六百兩!
一台縫紉機抵得上三台織布機,六台繅絲機。
好在他有錢,“打家劫舍”兩次,一次是刺客“送”給他的六千兩,一次是沐夫人和她的長子“孝敬”給的將將一萬兩銀子。
“打家劫舍”真是賺錢!
這些機器剛做出來就被人買走,不僅如此,還接到了訂單,是對林老漢等人極大的肯定。
林老漢大受鼓舞,歡欣鼓舞,就想馬上帶著人去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