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參加秋收(2 / 2)

到不是說薑秋考上工人是一件多麼稀奇的事,隔壁兩個村也有好幾個在養豬廠做工人的村裡人,人家雖然覺得稀罕,但也不會特彆在意。

但在山前大隊就不太一樣了,他們這麼多年可就出了兩個工人,還都是老薑家的。

家裡有孩子的,這不就想著多湊湊近乎,以後說不定還能幫襯自己孩子點。

這都是為人父母的一點心思,大家心裡都明白,也不會特意點破。

薑秋所在的這個村,村民都是附近逃荒來的,本就沒啥積蓄,從前生了孩子也沒想過送去學校。

等到招工人發現需要學曆了,這才發現自家孩子竟然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在幾年前,薑英考上縣裡工人之前,張大隊長也沒想過讓孩子去縣裡讀書的事。

公社每年都有掃盲課,但老師也都是附近村裡的人,有個小學初中的學曆,就可以來教他們,他自然也覺得上學不是啥重要的事。

但看著薑家那個聰明的閨女考上工人,在縣裡吃香喝辣之後,他這心就開始動了。

他好歹是個大隊長,家裡的人也不少,供孩子念書的錢還是有的,從前是沒想過,現在發現了這一條途徑,當年就把自家孩子塞進了學校裡。

好在他閨女兒子老早之前也讀過幾年小學,有點基礎,再回去就接著之前的年級繼續上,今年也小學畢業,考上初中了。

村裡像他這樣想的人不少,但真能堅持送孩子讀書的不多。

張大隊長也跟著公社小學的老師家訪了好幾次,但無奈村裡人一句“沒錢”,就將他們頂了回去。

這也沒辦法,沒錢是真的,這年頭誰家有錢?

於是這麼幾年下來,村裡上學的孩子依舊寥寥無幾。

不過這兩年收成好,過段日子,估計村裡人也願意花點錢送孩子讀書了。

畢竟讀書的好處明擺著呢。

就看老薑家,兩個閨女都是工人,雖然薑秋是在公社上班,但這也是鐵飯碗了。

工資比不上城裡的工人,但可比種地輕鬆多了。

有了這麼一個目標,原本想要讓孩子早點結婚的村裡人也心動了,咬咬牙供出一個工人,這以後的日子不就有著落了?

村裡人怎麼想的,薑秋也大概知道。

她去地裡乾活,好多人都找她湊近乎,想要打聽養豬場的事,還有幾個嬸子幫著她乾活,就是想問問她有沒有學習上的技巧,好回家教給孩子。

薑秋也沒辦法告訴他們,再等兩年城裡的工人就要飽和,城裡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他們這些村裡出來的學生呢?

幾年之後那場熱熱鬨鬨的集體下鄉活動,導火索之一就是城市的工作供不應求。

這也是她糾結之後,願意提前畢業在公社上班的原因。

薑秋雖然不覺得自己會比縣裡的學生笨,但這是一個人情社會,全靠名為“關係”的網維持。

她在縣裡沒有認識的人,彆說萬一考試成績被人頂替了,找不到門路還自己清白,她說不定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她孤家寡人倒沒什麼,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