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讖緯之術(1 / 2)

潑刀行 張老西 9374 字 6個月前

“河裡有臟東西?”

李衍眉頭一皺,“你們上報,可沒說這個。”

“唉~鬨得更厲害了。”

朱村正無奈歎了口氣,“此事說來話長,總之,彆靠近河,那些東西可是凶得很。”

李衍沉思了一下,扭頭道:“既如此,呂兄弟就小心一點,在岸上紮營,隨後我來陪你守夜。”

“我留下吧。”

沙裡飛摸了摸胸口,有些心不在焉。

李衍看到,頓時了然,也不再廢話,跟著朱村正他們進了村。

眾人剛走,沙裡飛就七手八腳和呂三紮起帳篷,隨後鑽入其中,點起蠟燭,迫不及待將懷裡的書掏了出來。

“是啥好東西?”

呂三早就注意到沙裡飛不對勁。

“嘿嘿,嚇死你!”

沙裡飛眼中滿是興奮,甚至鼻尖額頭都冒出了細汗,小心將書頁翻開,顫聲道:

“衍小哥跟我提過,唐末亂世之時,魔漲道消,不少方仙道餘孽現身,配合機關法脈,跟那些軍閥參與戰爭,弄出不少厲害武器。”

“我們用過的冥火銃,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就是當時傳下的秘本。”

呂三也見識過冥火銃的威力,見狀點頭道:“確實是好東西,但伱又不通機關術,即便曉得方法,也做不出來吧?”

“這些隨後再想辦法!”

“關鍵,是這玩意兒…”

沙裡飛連忙搖頭,又小心翻到最後幾頁,那裡皮革嶄新,明顯是新製作添加。

上麵圖畫文字,墨跡尚且清晰。

“這是?!”

呂三看到後,頓時瞳孔一縮。

沙裡飛喘著粗氣,眼睛都有些發紅,“新式火藥配方和槍械製作圖,咱們發大了!”

呂三也有些震驚,咽了口唾沫,

“麻煩恐怕也不小…”

…………

與此同時,李衍已進入村中。

鄂州環境曆史特殊,東、西、北,三麵環山,既保留著悠久的巴楚文化,也同時被北方影響。

高山地區,少數民族聚居,衣食住行,更多巴楚故地古老習俗,巫風濃鬱。

而在中央肥沃的江漢平原,則更多農耕習俗,祭祀社神土地與稷神,且兩種習俗混合。

比如村子周圍,栽種著大量楓樹。

李衍等人沿途行來,幾乎都是如此,村村栽楓樹,無楓不成村,皆因楓木與蚩尤有關。

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土地廟虔誠供奉。

可謂南北兩地,巴楚和中原文化融合之地。

李衍進入村子,就有種熟悉感。

因為朱家堡和他家鄉李家堡一樣,都是從軍堡發展而成,依稀能看到相同輪廓。

然而,鄂州村寨建築,另有一番風格。

關中渾厚,古樸大氣。

這裡的村鎮,百姓都是宅連宅、戶挨戶、門對門、窗對窗、巷通巷,布局緊湊。

青磚古瓦,木門雕梁,小巷之間皆以青石板鋪就,即便下雨,走門串戶也不會濕鞋。

“快船張”和一眾船工,都是鄂州本地人,自然早已習慣。

而李衍和王道玄,跟著村正行走在這狹窄小巷,腳踏青石板,時而左拐,時而右拐,差點迷了路。

兩側木窗中就能看到昏黃燭光,村中老人抬頭觀望,對於他們這些陌生人,顯然好奇中都帶著一絲警惕。

也有小孩蹲在木門檻上,探頭探腦觀望著他們,卻被大人一把揪回,劈裡啪啦一頓竹筍炒肉,頓時嚎哭聲響起。

朱村正有些尷尬,“聽口音,李先生是來自陝州吧,讓諸位見笑了。”

“哪裡。”

王道玄撫須笑道:“神州各地,民風各不相同。仔細體會,彆有一番韻味啊。”

說著,又看了一下羅盤,眼神凝重。

指針時左時右,越發混亂。

朱村正是朱家堡大族,祖上曾是鎮守這裡的軍戶,後來家中有人考了秀才,逐漸發家。

他的宅子,自然更大。

但與關中大院不同,他的宅子是一整座,外麵高牆大院,裡麵又分為幾戶,且有石子小路連通。

並且所有大屋房間,皆為兩層,上下木梯相連,年頭不短,木質漆黑,房間有些陰暗。

尤為特殊的是,宅子前方,竟有明渠水流環繞,剛好從上方通過,繞了一圈。

王道玄看到,頓時眼睛微眯,笑道:“門前銀帶水,代代讀書人,清顯出貴庭。”

“老居士,你這宅子有高人指點啊…”

“讓道長見笑了。”

朱村正嘴上謙虛,眼中卻忍不住得意之色,“先祖當年,救了個贛州來的風水先生,經他指點,才建下此老屋。”

“老夫彆的不說,門風倒還正,耕讀傳家,不敢為禍鄉裡,孫兒正在嶽麓書院求學…”

鄂州人好客,更何況是來幫忙的玄門術士,朱村正剛進門就忙裡忙外招呼,準備酒菜。

本地習俗,若來了客人,一兩個菜,四五個菜都行,就是不能端出三個菜,因為這是祭祀碗,給死人上貢才這麼擺。

來了貴客,就得湊夠九碗菜。

本地的魚糕、乾張扣肉、油炸藕丸、八寶飯…雖是民間普通菜式,但碗碗不重樣。

當然,張老頭和一幫船工們,被安排在前院大屋,而李衍和王道玄,則被安排在後麵廂房。

畢竟,還有要事相談。

朱村正年紀大了,不宜飲酒,便讓自己兒子作陪,硬是連著敬了幾輪酒,才作罷。

“多謝老居士款待。”

王道玄也不遮掩,直接將羅盤放在桌上,沉聲道:“朱家堡,怕是有大問題,到底出了什麼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