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我等用雷霆手段,怕是會把他們逼上絕路,加上那些登神者,弄出亂子,到時天上的紛紛投胎下界,又是一場神州浩劫。”
說罷,沉思了一下,又對著禦龍子說道:“唐末和鬼教一事,冥府陰差十不存一,怕是很多傳承早已忘卻,有心人也故意不提。”
“既然有陰差上山,你可將此事挑明,告訴他當年定下的約定。”
“玄門庇護地仙,但也是其囚籠,相互利用而已。隻要有誰下山作祟,便是陰差與玄門共同之敵!”
“待為師劍解後,便封了這隱仙岩,到時為師會留下一柄五龍飛劍,若五炁龍君走上邪道,便由你親自清理門戶。”
“是,師尊。”
禦龍子伏地而拜,雙目通紅…
…………
武當山頂,太和宮。
這座宮闕乃是大宣朝立朝後建造,由朝廷撥款,建成一片龐大宮闕,位於武當山巔,大小建築共計五百多間。
“見過王師兄。”
“見過王師叔。”
此時天色已黑,明月朗照,山風呼嘯,下方雲海翻湧,王靜修所過之處,不少道人紛紛見禮。
這是武當山掌教真人所居之處,也是真武宮中樞,統領武當山上大小宮觀。
太和宮中樞,自然是金殿,裡麵供奉著銅鑄鎏金真武及其部將雷神、靈官等神像,所以又叫“朝聖殿”。
此殿平日不開放,即便真武宮道人,朝拜真武大帝時,也隻能遠遠焚香叩拜。
隻有兩種情況,此殿會開放。
一是每年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誕辰,武當山上下都會舉行盛大典禮,會進行開放祭祀。
其二,就是當大暴雨來臨時,會有雷破長空,如利劍墜落金殿,雷火滾動,武當山金頂金光萬道,數十裡外可見武當峰巔之上紅光衝天。
這便是“雷火煉殿”。
每當此時,也會放人進入參悟雷法,同時也是三大玄境中,最危險的一個。
王靜修之所以這麼晚才上來,是因途中前往紫霄宮,見了他父親“金蟾老祖”王道宗。
“掌教呢?”
“回稟王師叔,在皇經堂。”
詢問一番後,王靜修便走向一座大殿。
這座大殿,紅牆高瓦,鬥拱磚石之上,全部浮雕著珍禽異獸和道教神仙故事,殿前正中高懸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下方則寫著“皇經堂”三字。
大門敞開,裡麵燭火如漫天繁星,供奉的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滿目,不僅有密密麻麻的魂罐,還有一道道金色牌匾。
這裡是真武宮道人早晚誦經,舉行法事之地,同時也供奉著武當兵馬和玄門籙兵。
大殿幽深,上方藻井一片漆黑,唯有下方龐大的供桌前,盤坐著七名老道。
這是武當七老,真武宮管事之人。
王靜修的父親金蟾老祖,還有五龍宮鐵蟾老祖,都乃上代七老,如今已是第二代。
為首的老者,身形高瘦,道袍寬敞,雙目狹長,頭戴衝天冠,白須垂胸。
看模樣,比王靜修還年輕,更重要的是其白發白須,竟有些已經重新變黑。
這是武當修身法門修到極深境界的標誌,不僅頭發變黑,就連牙齒也會重新長出。
當然,年紀到達極限,同樣會肉身衰敗。
這便是武當掌教玉蟾子。
真武宮一脈,雖三豐真人不打理,但都公認其為第一任掌教,丘玄清為第二任掌教。
而這位玉蟾子,乃是當時副教主孫碧雲之徒。
當時論威名聲望,孫碧雲絲毫不弱於丘玄清,並且主持武當道觀修建,布置陣法,可謂是勞苦功高,為三豐真人首徒。
武當徹底建成後,孫碧雲對弟子言:教門已興,吾將往矣。
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遙空禮謝,端坐而逝。
可以說,玉蟾子能成為掌教,有一半是因為自己這位師尊。
當然,玉蟾子同樣厲害。
無論是正教科儀,還是雷法飛劍,都已學會,道行七重樓,鎮壓武當山氣運。
朝廷封其為國師,屢次相召,但都被推辭,始終在武當山坐鎮。
“拜見掌教。”
王靜修麵色恭敬拱手。
玉蟾子見狀,微笑道:“師弟,深夜上山,所為何事?”
王靜修乃金蟾老祖之子,雖醉心醫學,修行天賦一般,道行隻有三重樓,但玉蟾子對這位師弟可是喜愛的很。
不僅因為同門,而且從小就跟在自己屁股後,長大後又治病救人,弘揚武當名聲。
試問,這種師弟誰不喜歡。
“倒是有件事…”
王靜修將事情講述了一遍,隨後搖頭道:“五龍宮已經同意交換,但要不要收那鼉龍,還得請掌教決斷。”
玉蟾子聽罷,啞然失笑,“師弟,你為人老實,卻是差點上了當。”
“那鼉師本座知道,根腳也有些不凡,玄武神像同樣遠勝龍珠,但要想入武當山,還不夠。”
“你觀這武當山上,自真武大帝開始,到三豐真人,甚至五炁龍君,哪個不是曆經劫難,才得機緣?”
“就是你我若無大功德,也不配受後輩弟子供奉,那鼉師想入山,還遠遠沒這資格。”
“西南之戰,若表現良好,足以讓它他成為一方水神。告訴他,為漢水之神,造福人間數百年,自然會如楊泗將軍一般,入朝廷祭祀…”
“是,掌教。”
王靜修也不意外,他父親金蟾老祖已經說過,此事基本沒有希望。
他不過是受人之托,不想糊弄而已。
在其離開後,玉蟾子眼睛微眯,看向東南方,喃喃道:“幾位師弟,這人道變革,難不成雲中君,也不甘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