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窟幽暗,泉水滴答。
穿過深潭水道,赫然是一座溶洞,且應了那句話: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通過一段狹窄區域後,空間立刻變大,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鐘乳石。
火光照耀下,犬牙交錯,光怪陸離。
李衍前世就來過神農架,知道這裡地勢複雜,溶洞眾多,但眼前這溶洞,還是令他震驚。
高低錯落,四通八達,好似迷宮一般,他全力施展神通,都探查不到有多遠。
好像整片山區,下方都是溶洞。
好的一點是,還有人帶路。
幾隻“靖人”已提前進入山洞,蹦蹦跳跳走在前方,雖然都是小不點,但速度卻一點也不慢。
他們無懼黑暗,在這地下洞窟中,簡直和回家差不多,帶著眾人一路前行。
左轉,右轉,穿過一個個洞窟,眾人甚至已經分不清,如今到了哪一片區域。
李衍提起警惕,給眾人打了個眼色。
雖說這些“靖人”對他們來說,幾乎沒什麼威脅,但畢竟在神農架,還是要小心為妙。
不知不覺間,眾人就走了半個時辰。
爬過一條狹窄的溶洞後,頓時有新鮮空氣迎麵而來,且聽到了風聲呼嘯。
不僅如此,李衍還聞到一個古怪味道。
有野獸腥臊,但更多的是香火味。
隨即,眼前豁然開朗。
這是一座巨大的原型山洞,有點像火山孔,四周岩壁上布滿蜂窩板孔洞,住著密密麻麻的“靖人”。
山洞上方並無遮掩,有個百米長的圓形洞口,能看到夜空明月,山風呼嘯,讓洞內空氣清新。
月華從洞口灑落,照在一個龐然大物身上。
眾人看到後,皆是頭皮一緊。
隻見洞窟中央,盤踞著一頭巨物,似虎似豹,身長可達八米,渾身白毛,還有漂亮的黑色紋路,還有一對長長的獠牙。
這巨物明顯受了傷,腹部有巨大裂口,流著黑色膿液,還長著一連串土豆大小的膿皰。
看到他們進來,巨物緩緩抬頭。
瞳孔碧綠,眼神清亮,略顯疲憊。
“白…白虎?”
沙裡飛咽了口唾沫,有些結巴。
李衍則眉頭微皺,提起警惕。
這東西,看著有點像劍齒虎,按周裡正所言,神農架中就有這種異獸,人稱“過山黃”,速度奇快。
因為不會主動傷人,所以被周邊百姓看作神農架守護神獸,稱之為“山王菩薩”。
但“過山黃”是黃色,眼前這個也對不上。
唯有王道玄不知想到了什麼,眼睛一亮,顫聲道:“是‘騶虞’,活著的‘騶虞’!”
“《山海經》中提過,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zōu?yú),乘之日行千裡…”
沙裡飛有些緊張,“很危險?”
彆說他,就連李衍也是第一回聽聞。
王道玄連忙搖頭,“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這是古之仁獸,不食生靈,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沙裡飛懵逼,“啥啊,什麼意思?”
王道玄眼皮一抽,“吃草的。”
說罷,就連忙上前,大大方方正色拱手道:“這位道友,多謝讓我等暫避此處。”
李衍也聽出了味道。
這玩意兒竟被古人稱為祥瑞,看似凶悍,但卻是吃草的,有信義的人才會看到。
看著對方那對大獠牙,雖然心中懷疑,但李衍還是帶著眾人上前,同樣拱手道謝。
至於武巴,更是滿臉激動,匆忙卸下行李,三兩步跑了過去,不停磕頭,眼中滿是熱淚。
這頭巨大的“騶虞”,看向武巴的眼神,更加柔和,嘴巴微張,喉中轟鳴作響,發出一連串聲音,正是上方語。
武巴也連忙抬頭,用上方語回應。
呂三則低聲給眾人翻譯。
“這神獸,是庇護這一片的山神,也是人魈部族祭祀崇拜的神靈之一,祂在詢問武巴…”
“天聖教的人襲擊人魈部落時,祂想要前去救援,卻被人用火器圍攻,養傷許久…”
“吼!”
就在這時,“騶虞”忽然一聲低吼,滿是痛苦之色,腹部那些膿皰,竟啪啪啪全部爆裂。
隨即,鑽出大量的白色扭曲線蟲。
“是‘蛟蠱’!”
對這玩意兒,眾人再熟悉不過,鼉師兩次中招,差點要了小命,沒想到在神農架中再次見到。
沙裡飛若有所思,低聲道:“衍小哥,東湖老祖得到的‘蛟蠱’,不會就是從神農架來的吧?”
“先治了傷再問!”
李衍說罷,示意呂三上前溝通。
呂三也不廢話,上前後就嘀嘀咕咕,用上方語與其交流,武巴也在一旁搭腔做保證。
“騶虞”看了看眾人,隨後點頭,身子艱難翻滾,將腹部的傷口徹底暴露。
眾人看到後,頓時頭皮發麻。
這傷口遠比想象的要深,甚至還能隱約看到內臟,上麵同樣長滿蠱蟲膿皰。
幸虧這神獸生命力旺盛,又不知用了什麼方法,將蠱蟲逼入一處,勉強維持生機。
聽到“騶虞”痛苦呻吟聲,周圍石壁上,密密麻麻的“靖人”都跑了出來。
雖看到外人有些害怕,但他們還是迅速彙聚,形成三個龐大的隊伍,在頭戴玉麵的巫師組織下,進行跪拜,焚燒各種香料和乾透的蘑菇。
一時間,整個洞窟內雲霧繚繞。
這是最古老的祭祀方式。
《周禮》中就提到,以禋(yīn)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yǒu)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禋祀”、“實柴”和“槱燎”,都是焚燒物品祭祀,乃如今道觀寺廟香燭雛形。
“靖人”這個古老種族,還保留著這習俗。
李衍能明顯聞到,香火之力彙聚,被躺在地上的“騶虞”儘數吸收,疼痛也隨之緩解。
與此同時,呂三也溝通完畢,打開武巴身後的行李,從裡麵取出一個葫蘆。葫蘆裡麵的藥,正是“蛟蠱丸”,乃藥聖後人李法成所煉,專門用於解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