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做的航空航天零件開發,不過這一行今年不景氣,我又被騙了一次,所以公司就倒了。”
鄒雲點了點頭:
“國家對航空航天這一塊確實不太注重,畢竟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
陸誠倒也讚同這一點。
畢竟,發射一架火箭的成本,基本就高達三四億。
可是,帶來的實質性的回報卻太少了。
國家現在更側重新能源和材料的開發。
當然,在未來,航空航天將會是一個香餑餑。
為了對抗三體星球帶來的危機,聯合國肯定會加大對外太空探索的投入!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陸誠也發現,這個女孩,對於能源和動力方麵,確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不是一個花瓶。
在中午十二點半的時候。
兩人先後受到短信,表示筆試通過。
接下來,就是準備麵試了!
“耶!”鄒雲歡呼了一聲。
陸誠倒是顯得很平靜。
下午的麵試,才是關鍵。
畢竟7進2,還是有點難度的。
鄒雲拍了拍略顯平坦的胸口,開口道:
“下午就要麵試了,我還真有點緊張呢。”
陸誠笑了笑:
“剛才和你交流說課,感覺很專業,正常發揮,肯定能過的。”
鄒雲道:
“好在這次招兩個名額,不然有學長參加,我就一點機會都沒啦。”
妹子,這樣一直拍我彩虹屁真的好麼……陸誠揉了揉鼻子:
“我也就是臨陣磨槍,根本沒有教學經驗,能不能過還是兩說的事情。”
鄒雲握著拳頭,打氣道:
“一定可以噠!”
陸誠笑了笑:
“走吧,我請你吃個飯,待會一起去麵試。”
鄒雲立馬開心起來:
“謝謝學長。”
兩人在北航附近的一家餐館,點了幾個小菜,隨意吃了點,便回到了北航。
來到北航的教務處。
胡主任看向陸誠,開口道:
“陸誠,可以呀,這麼多年知識還沒忘,竟然考了滿分。”
鄒雲適時露出崇拜的表情:
“哇,陸學長好厲害!”
陸誠開口道:
“運氣好,恰巧都是做過的題目。”
胡主任笑了笑,自然知道這是陸誠謙遜的說辭而已。
上麵的題目,都是各個專業的老師親自出的,沒有一定的底子,肯定是沒辦法做出來的。
胡主任開口道:
“下午,校長還有幾個主任會親自麵試你們,好好表現。”
“好。”陸誠點了點頭。
很快。
眾人抽簽決定麵試的順序。
陸誠非酋附體,直接抽中了第一號。
不過,陸誠倒是無所謂。
先麵試完也是件好事,免得再等其他人,浪費時間!
在胡主任的帶領下,陸誠來到一間小教室。
此刻。
教室內。
正坐著三個穿著西裝,看起來五十多歲的教師。
坐在中間的,則是北航的校長李國慶。
李國慶看到陸誠,笑了笑道:
“陸誠呀,畢業這麼多年,還能回來應聘任教,咱們北航也算和你有緣了,好好努力!”
陸誠點了點頭:
“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說著。
他開始按照李國慶的要求,抽取選題。
陸誠抽取的是《以電能轉換為機械功為主的流體機械與製冷低溫工程方向》的課題。
每個人,有10到15分鐘的備課時間。
陸誠看著這個課題,微微鬆了口氣。
在這之前,他就在葉文潔那裡說過這個課題。
並且贏得了葉文潔的認可。
十分鐘備課時間結束。
陸誠開始按照之前的練習,說起課來。
他擁有很大大型場合的演講經驗,所以絲毫不顯得怯場。
再加上,腦子裡積累的豐厚的知識,卻也是令得乏味的能源課題,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李國慶等人,也是暗暗點頭。
十五分鐘後。
陸誠將課題講完,微微鞠躬,開口道:
“我要講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李國慶等人紛紛鼓起了掌。
陸誠的演講,出乎他們的預料,已經完全達到了任教的資格了。
不過。
具體決定那兩位入選,還得再看下麵的人的表現。
李國慶開口道:
“陸誠,你這些年,在能源與動力方麵,有沒有發表過什麼學術報告?”
這是例行要問的問題。
如果有專業的學術論文或者報告,那麼也會是個加分項。
陸誠點了點頭:
“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核聚變反應,就在上周,我把我的研究做成論文,投在了《科學》期刊,各位老師可以看一看。”
李國奇點頭:
“好,待會我們會看的。”
陸誠自然也沒有多待,向幾位麵試的高層點頭示意後,便走出了教室。
“下一位吧。”李國慶開口道。
接下來的時間。
一位位麵試者陸續進入教室,開始進行說課。
直至下午六點鐘,麵試才完全結束。
李國慶等麵試的老師一邊整理著筆記一邊聊著天。
“這次的應聘的人都很優秀啊!”
“是啊,都是邏輯清晰,思維縝密的高材生。”
“我覺得陸誠、鄒雲還有李牧三個人說的最好,隻可惜隻能選兩個人啊。”
“鄒雲和李牧都是博士,陸誠隻是研究生畢業,學曆還是差了點。”
李國慶開口道:
“鄒雲的父親,可是我們學校董事之一,所以鄒雲肯定得有一個名額,至於李牧,他是李文才教授舉薦的,據說是關門弟子!”
其餘人聽到這話,都微微一怔。
李文才可是學術界的泰鬥,親自舉薦人才,況且這個人才還這麼優秀,確實應該給幾分薄麵。
“那就鄒雲和李牧吧,就這樣決定了?”其中一個老師試探的問道。
胡主任想了想,開口道:
“陸誠不是還發表了一篇論文麼,大家可以先看看再下結論嘛。”
李國慶笑了笑:
“老胡,我可是記得陸誠研究所畢業後,就開公司了,能做出什麼專業性的論文?”
“反倒是這李牧的幾篇學術論文,我看著倒還不錯。”
胡主任開口道:
“我就是覺得陸誠這孩子看著挺有靈性的,放走太可惜了!”
李國慶笑了笑:
“行行行,那大家就一起拜讀下陸誠的學術論文。”
說著,他拿出隨身筆記本,打開了《科學》期刊論壇。
根據陸誠給的網址,終於找到了陸誠發表的那篇論文。
上麵寫著《方舟反應堆的理論與實踐》。
李國慶眉梢微微一挑:
“方舟反應堆,這個名詞倒是第一次聽。”
其餘老師也是紛紛蹙眉。
他們自然也沒有聽過,不過心中卻不以為意。
認為這隻是陸誠偷換某個概念創造出的新名詞而已。
這種情況,在學術界倒並不少見。
然而——
隨著他們深入看下去,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