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吃得有滋有味,好像把白天訓練的辛苦都彌補回來了。
許瑤早早洗漱過後,就開始拿出雜誌,梳理新的小說思路。
這一次她沒有貿然動筆,寫小說也要有時代的前瞻性,比如當下最受人們追捧的尋根文學和傷痕文學,再往後隨著時代的記憶消退將會漸漸沉寂,成為曆史的一角。
到八十年代末,思想浪潮的革新將會推動著讀者喜好更加適應新時代。
在後世,雖然瓊瑤係列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抨擊和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確實成為一代人的難以磨滅的記憶。
言情小說在未來注定是大勢所趨,隻是現階段還不能那麼開放,故事還是要相對保守一些。
這次是以農村姑娘和下放駐村老師為主角的故事。
教室裡的朗朗讀書聲,年輕的駐村教師正在帶著孩子誦讀課文,村花麗娟為了能見到心上人,故意多繞三裡路挑水,隻為遠遠見到他一麵。
母親早就知道麗娟的心思,奉勸她這樣的感情不能長久,老師之後還是會回到城裡的。
但麗娟認死理,在老師被縣裡帶走調查成分,她寧願熬成老姑娘也不嫁人,好在幾年後,老師回來了,他哪裡都不去,一心一意待在村裡教書。
時間一晃數十年過去,為了能給村裡申請蓋新學校,老師在去縣裡申請經費時突發心臟病離世。
暴風雪阻礙了山路,棺槨送不回來,麗娟挨家挨戶上門懇求,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交給村長,隻求能把老師從縣裡接回來。
本以為這麼大的風雪不會有人願意冒險,可到了抬棺的那一天,近百人的隊伍早已在村口等候,他們都是老師曾經的學生,得知老師去世後,不遠千裡趕回來抬棺。
村長把錢原封不動退還給麗娟,麗娟把丈夫葬在了學校不遠的半山腰上,這樣他就能天天看到學校裡上學的孩子們。
這天,寂靜依舊的教室裡重新響起了郎朗讀書聲,學生們迎來了新老師,而這位老師不是彆人,正是麗娟和丈夫的兒子小康。
整個故事以兒子小康為第三人稱視角來敘述,既結合了時代背景,也創新了寫作手法,沒有脫離愛情主題。
捋清方向,她連著幾天把作品大綱梳理出來,剩下就是要詳構故事框架。
許瑤白天要軍訓,隻能在晚上擠時間寫,她特意從小賣鋪買了個小手電筒和擋光的圍簾掛在床上。
這樣等晚上熄燈以後也能寫,既不影響舍友休息,也能不受外界乾擾,認真投入到創作中去。
再過段時間京都作協舉辦的青年文學創作大賽,許瑤要想參加必須得把時間空出來,所以不得不趕時間,儘早把故事框架完成,以後再抽時間慢慢完善。
忙忙碌碌幾天,今天軍訓結束,她照常回到宿舍,一進門就見小安和張小慧她們圍在窗口,不知道在張望什麼。
“這是在乾什麼呀?”付敏疑惑道。
小安指著窗外的操場道:“我們班今天被校領導抽查,幾個動作不標準的同學都被留下加訓了,嬌嬌就在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