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日,據他在水下窺視觀察,附近岸上和天上已經有一些生靈,成功邁進了修行的門檻,初成“妖怪”。
“妖怪”是個修行中的術語,一般用來稱謂邁入了修行門檻的動植物、昆蟲等一應非人類生物。
即“倮蟲”之外的、一應“毛羽鱗介”通了靈,開始修行了,就是“妖怪”了。
這是道人的原話。
而在這些妖怪中,據焦平觀察,修行進度最快的有三隻。
兩隻在岸上,一隻在天上。
岸上走的兩隻中,其中一隻是隻手臂上有花紋、又長著一條豹尾的怪猴。
另一隻,則是隻長著三條尾巴、和一隻獨眼的野貓。
還有一隻是在天上飛的,則是一隻黃身赤嘴、長得像鵪鶉般矮墩墩的鳥。
焦平知道那隻怪猴,這猴子在道人口中有個名目,叫“舉父”。
“舉父”是從崇吾山那邊遷徙過來的一種異獸,擅長跳躍和投擲,山中的虎豹豺狼都懼怕它,是山林一霸。
它的來曆《山海經》中有記載: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塚遂,南望之瑤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鄢淵。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
而那隻三尾獨目貓,則名為“讙”。
“讙”源自於翼望山,它能模仿發出上百種動物的鳴叫聲,它的肉可以治療黃疸病,養之還能辟邪。
“讙”在《山海經》中同樣有記載:
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禦凶,服之已癉。
至於那隻鳥,名為“肥遺”,是從英山來的鳥,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瘋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
關於它《山海經》中如是說道:
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這些異獸都頗有來曆,而且不多見,便是講法的道人見了,也是嘖嘖稱奇,忍不住道破其跟腳,點評上一二。
是以焦平才認得。
而且不止這些,焦平前些日子進行狩獵清洗的時候,在水中也遇到了另外幾隻《山海經》中有記載的異獸。
其中一隻是長著鳥頭和蛇尾的烏龜,這種烏龜叫做“旋龜”,出自憲翼之水。
《山海經》中載:杻陽之山,怪水出焉,而東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