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這速度,堪稱恐怖(2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10244 字 11個月前

“明天,會有省專家會過來觀看手術,到時,你們按照我教的方法,正常做手術就行。“

有專家要來?

常麗芳幾人傻眼了。

她們幾個,常年沒有什麼存在感,除了趙培儒之外,見到的最大的專家,就是向譚等人了。

“省裡專家”這個名詞,對她們來說,就是天邊的存在!

突然之間,這“天兵天將”就要降臨下來,她們說不緊張是假的!

趙培儒給幾人打氣,淡然笑道:“放心,不用緊張,說是省專家,但他們對肝門右切跡方法的了解,還不如你們幾個呢。你們明天,就當是給他們教學,讓他們學一學肝門右切跡參照法。”

幾人麵麵相覷。

這種安慰,角度很奇特,還真是讓她們心裡平穩了許多。

幾人也互相打氣,爭取明天,彆給趙主任丟人,彆給四院丟人。

第二天。

趙培儒剛“上班打卡”完,省領導、省專家組們就來了。

四院的院委會,以及向譚等人,也早就做好了迎接準備。

做了“準備工作彙報”後,眾人來到手術室。

尖端研究會的專家組們,進入觀摩室。

“四院這設施設備,比之前先進了好多。”

“四院現在發展的確實不錯。”

眾人看到手術室中,那林林總總的昂貴、高端、先進的設備,再回想進入新外科大樓這一路走來的見聞,都是心生感慨。

以前的四院,屬於老破舊。

而現在,硬件設施已經能和華康醫院、醫科大附屬醫院、濟仁醫院同級彆了。

此刻,趙培儒也站在隔音觀摩室中。

這間新觀摩室,有非常好的隔音功能,在這裡說話,絲毫不會影響到裡麵手術室。而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通過開啟麥克風對講功能的方式和裡麵溝通。

“趙主任,今天不是你做?”

眾人看到趙培儒,不免有些奇怪。

趙培儒點頭笑道:“不是我,是我們四院的一支團隊,常麗芳副主任團隊。團隊主刀年齡剛40,團隊成員平均年齡35。這些是其過往資曆和成績。”

眾人一聽,再看看常麗芳團隊的過往資曆,一下就明白趙培儒的意思了。

這是要模擬基層醫院的水平了。

一位老專家,眉頭稍皺,“趙主任,這支團隊能領會你的肝門右切跡思路嗎?”

他擔心這支年輕團隊,達不到效果。

另一位老專家也道:“趙主任,現在隻是最初階段,我們得一起出謀劃策,以肝門右切跡為基礎,製定一套完整的、標準化的規範流程。”

“現在還不到模擬基層醫院的時候吧?”

說白了,眾人對常麗芳團隊的實力水平,有些懷疑。

尤其是這種新思路、新參照、新方案,年輕團隊很可能搞砸,浪費他們的時間。

趙培儒淡淡一笑,“大家彆急,看下去就知道了。”

他沒有多解釋。

解釋再多,也不如待會看一遍來的直觀。

手術室裡,常麗芳團隊幾人,雖然聽不到外麵觀摩室的聲音。

但看眾專家的表情神態,也大致猜出來了

“常姐,我本來就緊張,這麼多專家大佬,好像也對咱不太滿意啊。”

團隊裡麵,兩個小年輕先膽怯了。

常麗芳被這麼多省級專家大佬看著,心裡也同樣緊張。

但想到趙培儒的囑咐,表麵上還是強裝鎮定。

“彆想太多,你們忘了趙主任的話了嗎?這些專家們,現在還沒咱對肝門右切跡參照法更熟悉呢!”

“實在不行,你們就假裝觀摩室裡是空的,咱專心把這台手術做好就行了。“

兩個團隊年輕人,微微點頭。

手術開始。

病人氣管插管,複合麻醉,建立人工氣腹,解剖膽囊三角

常麗芳收斂心神,全神貫注,一步一步的按照昨天趙培儒的指點,儘力把每一個細節做好。

這台手術,她是真的下功夫了。

不僅昨天聽講時很認真,筆記本都記了滿滿一本。

昨天晚上回去後,她還在腦子裡把這台手術流程又過了五遍。尤其是其中需要參照肝門右切跡的每一個細節,都仔細琢磨了幾遍。

這是她回歸後的第一台手術。

而且,還是在如此多的專家大佬們的見證下。

這台手術,一定要做好!一定要給趙培儒主任看看,她們團隊,也是有價值的。

隨著手術進度的推進。

常麗芳也驚喜的發現,參照肝門右切跡,確實讓自己輕鬆了不少!

比平常做這台手術時,更直觀、更輕鬆、更高效、更得心應手!

就像是

原本,她是在一團迷霧中摸索著前行,經常會跌跌撞撞的走錯路,然後再改正。

而現在,是有一個“指示燈帶”一樣的參照物,讓自己即便是在迷霧中,也有了方向,心裡有了底。

觀摩室中。

趙培儒也沒閒著,他在給專家們做講解工作。

“諸位看這一步,我的人正在判斷膽總管、肝總管和右肝管的走行線路。“

“她通過判斷肝門處橫溝至右切跡處,有通向右半肝的所有血管和膽管分支,得知右肝管走形於肝橫溝右側端肝門右切跡內。”

“隻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辨彆清楚肝膽的幾個重要管道。”

趙培儒說完,掃了一眼眾專家臉上的表情。

果然,一個個臉色都變了。

這種辨彆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基層醫院醫生們的水平!

如果不是他們剛剛才看了常麗芳團隊的資曆和過往水平,甚至會以為,這支團隊是四院的隱藏王牌團隊!

趙培儒繼續徐徐講解:“接下來,我的人需要遊離膽囊三角了。”

“由於肝臟麵是一個弧麵,常常妨礙視線。而肝門右切跡是一條直線。”

“這時,隻需要把膽囊頸向前牽引,再處理後麵的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就能大大降低術中誤傷誤夾的可能性。”

眾專家聽著趙培儒的講解,再看著手術室中

常麗芳團隊,緊緊隻用了短短三十秒的時間,就辨彆清楚了膽囊管、膽囊動脈,並開始處理!

這速度,堪稱恐怖!

即便是他們這些省級專家們,在做這台手術時,頂多也就是這個速度了!

他們是依靠著自己常年的經驗、直覺來判斷的。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發揮會不穩定,有時稍快一點,有時稍慢一點。總體平均下來,肯定不如這種有“指示燈帶“來的快速而省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