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得力乾將(1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9464 字 11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外科藝術家最新章節!

舒雲教授,也懷著忐忑和期待的看過來。

趙培儒笑道:“是有點想法,你們跟我過來。”

舒雲教授和杜榮主任,心裡都是一喜!

看來,趙院長是真有東西!

……

隨著公告的發布,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條信息。

尤其是之前的東方地區衛視, 就已經發布過一條新聞,引起過很多人的注意,所以這則公告一出來,轉發量短時間內就猛增。

微博上,不少人把這條微博,轉發給了京都、海市的兩隻團隊。

“這江南省團隊選的課題方向,簡直有種故意的感覺……”

“要知道,前幾天京都、海市的兩支團隊,都剛剛才發布了課題進度,明顯是被這個‘提前手術適應年齡’課題方向給卡住了,這時候,江南省團隊,卻是突然也宣布要做這個方向……”

“簡直就像是故意的一樣。”

有些網友拱火道:“哈哈,這不就是正麵對線嗎?我喜歡這江南省團隊的作風。”

另外一些網友反駁道:“看著很剛很強硬有什麼用?估計又是一次打腫臉充胖子,強行提升自己的逼格,讓自己看起來和京都、海市的頂尖團隊平起平坐吧?你讓他真去做課題方向試試?肯定完不成。”

“我也覺得,這江南省就是強行提高自己的逼格,用一種沒有成本的方式,來讓自己看起來很牛。但實際上,這個課題,他們根本就完不成。

京都醫療科研所。

滿頭灰發的負責人,一邊在繼續這手中工作,一邊隨口對旁邊人道:“本來我就不看好這支江南省團隊。”

“現在鬨出這種幺蛾子,更不看好他們了。”

“竟然想著一步登天?”

他搖頭一笑:“不想著先在難度稍低的課題方向上,做出點成績, 反而是直接挑戰高難度……”

“以後不用再理會這支江南省的團隊了。”

他旁邊的中年醫師,也是撇撇嘴。虧得老師之前還讓他稍稍關注一下這支江南省的隊伍,說對方對ave術式的改進,值得注意一下。

當時他就覺得,和他們實驗室裡更先進的術式比起來,趙培儒的那種改進術式,不算什麼。

現在,老師終於也同意他的看法了。

……

海市,旭日醫院的巨結腸團隊,則直接在微博上做出了回應。

“做醫療科研,不能‘跳台階’,要一步一步來,踏踏實實,方能達成目標。在這裡,勸個彆醫療工作者,不要妄想著蹭熱度、貼金,而應該踏實穩重的將目標,放在醫療科研本身,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醫療工作者。希望下一次,是你真有能完成某個項目的實力時,再往外公布消息。”

海市團隊的這微博一發,頓時引發了很多本就看不慣江南省新聞網友的點讚和轉發。

網友:“同意,踏實的做好本職工作,才是一名醫生的職責。”

“麻煩你們江南省,有那本事,出了成績後再出新聞。在沒出結果前,就彆來光蹭熱度了。”

很多網友都覺得,隻有京都、海市這兩個地方,才有全國最頂尖的人才。

不僅是網友們,全國有很多消化科醫生,同樣有資格申請這“四個一批”國家基金,但“很有自知之明”的沒有去申請的,也在微博上發言:

“我們為什麼不去申請競爭參選資格?就是因為我們知道,申請了也完不成。”

“所以彆亂立目標,醫療科研不是光申請就能成功的,就能獲得大量關注的。”

就在很多人,都在看衰江南省團隊的時候。

一個人的發言,卻是突然爆出來,讓無數人都啞然熄火了。

秦明輝:“預祝江南省團隊成功四個一批國家基金先天性巨結腸項目。”

這個秦明輝微博賬號,是官方認證的,標著“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份量極重。

他這一發言,讓很多人都察覺出味不對了。

這位秦明輝院士,可是結腸領域的頂尖人物了,他的發言,代表著很多東西。

能讓秦明輝院士看重,難道這江南省團隊,真不是在空口大放厥詞?

……

外界的紛紛擾擾,並沒有乾擾到趙培儒。

他給地區聯席組委會大主任藺勁鬆,打了個電話。

“藺主任,我過幾天需要你協調病人,你這幾天可以讓人先進行大範圍篩查。”

藺勁鬆一聽是趙培儒打電話過來,直接答應道:“行。”

答應完,他這才問:“你要找協調什麼病人?”

藺勁鬆最喜歡接到的電話,就是趙培儒打來的。

其他人,要麼是行政上有什麼麻煩事要找他辦,要麼是專業技術上有什麼需求要他去協調、滿足,可即便他滿足了對方的需求,也往往出不來預期成果。

隻有趙培儒,一旦找他,那幾乎就等於是來給他送功績了。

這種百分百送功績,讓藺勁鬆都想把趙培儒供起來了。

趙培儒:“我需要先天性巨結腸的小患兒。”

“病人年齡有點低,需要6個月到1周歲的,可能有點不太好找。”

一般先天性巨結腸患兒的家屬,都會被告知,得等孩子長大到兩歲以後,才能來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所以現階段的醫院裡,是很難找到趙培儒要求年齡段的患兒的。

藺勁鬆一聽,心裡就是猛然一動:“你要做‘提前年齡適應範圍’的項目?“

網上最近的動靜,他當然關注到了。

他最近還在絞儘腦汁的,想看看通過什麼宣傳手段,能幫江南省團隊把輿論給掰回來。

沒想到,在外麵所有人,都還在質疑趙培儒實力水平的時候,趙培儒在這都已經在讓他協調病人了。

協調病人,就意味著趙培儒已經有了治療方案,或者最起碼,已經有了治療思路。

“趙院長。”

藺勁鬆懷揣著幾分興奮:“你有多大把握?網上有句話說的沒錯,咱這次,可是幾乎和京都、海市的那兩支頂尖團隊,直接對線了。”

趙培儒淡定一笑,道:“放心,把握很大。”

藺勁鬆一聽這話,頓時把心放到了肚子裡。這位,可是從未讓彆人失望過的。

……

打完電話,趙培儒帶著舒雲教授、杜榮主任兩人,來到外麵的辦事大廳。

一眼看過去,都是醫療科研總部的年輕精英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