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他馬上要競選的“消化科專業委員會七委員之一”,就得用到這些人。
……
趙培儒回到江南省,江新醫院。
回到醫院第一件事,趙培儒先去巡視了一圈肝膽胰外科。
剛進值班室,裡麵就傳來一聲驚呼。
“趙院長回來啦!”
一群人,馬林、牧思思、柴寶榮等人,呼啦一下站了起來。
“趙院長,您見到消化係統的活化石了?”
“廖院士他果然如同傳聞中那樣,堪稱消化係統的活字典,什麼都知道嗎?”
眾人都是又好奇又激動的神色。
廖慶儀院士這種活化石級彆的人物,他們往常都隻能在書本上看到。現行的醫學教科書上,就印著這位大佬的頭像。
在很多人心目中,這位就是偶像,是崇拜的對象。
趙培儒笑道:“見到了,一起共事了幾天,老爺子還挺和善的。。”
他說了一些關於廖慶儀的趣事,滿足了眾人的好奇心。
眾人聽的終於過了癮。
同時,看向趙培儒的目光,也更添了幾分敬意。
那種最為頂尖的活化石級院士,他們接觸不到,但眼前的趙院長卻是已經能和其共事了。
……
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的張主任,正盯著牆上的組織架構圖。
雖說他們協會組織,大事一般都是七位委員做主,但更多日常的工作,都是由他這位辦公室主任負責的。
“七位委員,還少一位啊。”
眼前的組織架構圖上,七個位置,隻有六個貼著照片,最後一個是白色空白框。
自從之前這個位置的老院士去世後,這位置已經空白好久了。這樣空下去也不是事,必須得儘快補上來。
可是,選誰上來呢?
這是個大難題。
消化科的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數來數去,就那麼四十幾位,現在還在世的,滿打滿算,也就剛剛三十五位。
這其中,絕大多數院士都特彆忙碌,身兼數職,一心撲在臨床一線和科研工作上。
也有少數院士,雖說還在世,但身體著實不行了,已經是退休狀態,不問世事了。想要從中再挑選一名出來,擔任這“專業委員會委員”大任,也非常不易。
近兩年也一直沒有選出新的院士,導致這個位置一而再的拖延。
“要不,選擇‘非院士’人選?目光往下看看?”
張主任記得,不論是廖院士,還是秦院士,都曾經多次建議他,往“非院士”群體中選選,尤其是近兩年沒有評選出新的院士,實際上很多人的水平、實力和身份地位、社會影響力等等,都已經達到了院士的標準,是非常好的人選。
張主任手中,實際上也有幾個名單。
其中,剛剛拿到“四個一批”基金,並且傳聞引入“雙鏡”技術的趙培儒,正在名單當中。
張主任想了想,拿起了桌上的固話。
“給老院士們打一遍電話,問問他們對名單上這幾位人選的看法。“
“先打給廖院士。”
張主任先給廖慶儀院士,這位份量最終的“首席院士”打了過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