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宏兵和陳藝鴻兩人,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解決辦法”當中。“用翻轉結腸,和直腸吻合的方式,來靠結腸中動脈、降結腸遠側血供,以及翻轉結腸後直腸動脈血供的方式,來彌補供血的不足……”
“以7號絲線沿直腸遠切緣做穩固的內荷包縫合,置入吻合器的方式,來解決盆腔狹小,腫瘤巨大,極度肥厚的問題……”
“太妙了,這點子太妙了!”
兩個人看的頭皮發麻,心臟巨震!
他們此刻終於明白,剛才謝東樹院士為何會看的如此入迷,以至於連時間都差點忘了。
這幾種解決方案,仿佛自帶一種魔力,以極為精妙的方式,把六大難題一一剖析開,解決掉,解決的辦法極其精巧!
終於,一個小時後,兩個人逐漸從沉浸中清醒過來。
而兩個人耳邊,也傳來一陣快速敲擊鍵盤的聲音。
兩人抬頭一看,隻見趙培儒雙手飛快的在鍵盤上,寫著什麼。
“趙院長這是在寫……治療方案?”
陳藝鴻問旁邊的人道:“趙院長這寫了多久了?”
“自從你們開始看,趙院長就一直在寫,中間沒停過。”旁邊人連忙回道。
“寫了這麼久?”難怪他剛才,在看那兩張A4紙時,耳邊一直隱隱約約的聽到有鍵盤快速敲擊的聲音。
陳藝鴻心裡一驚,如果隻是寫初步治療方案,那寫個幾百字也就夠了。那麼,趙培儒這是在寫……
陳藝鴻和韋宏兵兩人,都把腦袋湊過去,在趙培儒背後看他寫的東西。
“是細化治療方案!”
兩人震驚的對視一眼!
這就從初步治療方案,到“細化方案”了?
趙院長這腦子,轉得這麼快的嗎?
他們兩個遠都是老資曆,老專家了。可他們在有了初步方案之後,還得至少半天時間,五六個小時,才能逐步琢磨出細化方案來。
細化方案這種東西,極其消耗精力,需要以總體方案為框架,結合病人的所有病情症狀,以及將所有構想出的攻克難題的辦法融入進去。
尤其是對這種集合六大難題的病人,這細化方案尤其需要慎重再三。前後考量,反複修改琢磨……
這是一件極其消化精力和時間的大工程!
可趙培儒,卻能在剛構想出攻克難題解決辦法之後,立即就動手去寫細化方案。
兩人在趙培儒背後看了一陣,更是驚駭的發現,趙培儒寫出來的細化方案,已經相當成熟,相當完善。
就像是雕刻一條龍,彆人都是先整體雕個形狀,然後逐步刻畫細節。最終打磨,很多遍之後,這條龍才能雕刻出來。
而趙培儒,卻是在第一遍,就直接奔著最終的成品去了,從上到下,直接從一根原木,變成了一條栩栩如生的龍!
這種功底……
“趙院長肯定是已經在腦海裡打好草稿,然後在腦子裡不斷琢磨、修改。最終呈現出來,才能做到這樣一遍過。”
“這顆大腦,真令人羨慕啊。”
兩人自詡都沒這麼聰明的、記憶力超群的大腦。
這時,趙培儒那雙快速敲擊鍵盤的手,終於停了下來。
劈裡啪啦的聲音停下後,打印機的滋滋聲再次響起。
“這是細化治療方案,你們先看。”
這話一說,兩人又是連忙接過,津津有味的捧著,看了起來。
……
一天後,到了手術時間。
趙培儒帶著陳藝鴻、韋宏兵兩人,進入手術室。
先硬膜外麻醉,進行右半結腸的遊離、切除,選用27號口徑的吻合器,從橫結腸遠端伸入吻合器,對回腸、橫結腸端進行吻合。
檢查吻合口無出血後,再以40毫米的閉合器,閉合橫結腸斷端。
韋宏兵和陳藝鴻兩人,一邊做,一邊彙報情況。
“腸管無扭曲,係膜間隙封閉性好。”
“已經將橫結腸大網膜固定在吻合口附近。”
“血管活動性出血,做好8字縫合,胃結腸韌帶和結締組織填塞縫合。”
“檢查無出血點。”
隨著兩人一聲聲的彙報著情況,這台手術的走向,逐漸清晰明朗起來。
六大難題,也在術中被一一克服、解決。
“呼!”
陳藝鴻雙手舉著,看著眼前已經被縫合完畢的創口,又看了眼病人的各項監護儀器,長長的舒了口氣。
這台複雜、困難、難題彙聚於一身的手術,差不多做完了!
整台手術做下來,預料中的“打一場艱難戰役”的感覺,並沒有發生。
反而就像是……做了一台稀鬆平常的手術似地。
陳藝鴻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趙培儒。
是趙培儒術前的充分準備,降低了這台手術的難度。是趙培儒事先想出的各種技巧如“巧用兒童鉗”、“長彎血鉗”等辦法,靈活克服了難題。更是趙培儒那術中的精妙操作,和將一切意外情況都化為須有的高精度掌控,才讓這台手術變得簡單。
韋宏兵主任,做完這台手術後,心裡也感慨萬千。他在這台手術中的收獲,和在跟隨謝東樹院士時,完全不同。
有種全新的感覺。
“這台手術的收獲,確實足夠我反複咀嚼幾個月了。”
“另外……我可能是跟隨謝院士時間太久了,反而遲遲都沒有學到新東西,遲遲沒什麼進步了,每天都像是在完成重複性的工作,像個機器人一樣。”
“可在趙培儒院長這裡,一切都很新鮮,個人風格不同,解題思路不同,治療方案不同,連操作流程都不同。”
“我已經五六年,都感覺沒什麼進步了,可今天,突然感覺一下子學到了好多,比在之前的五六年加起來,都要多得多……”
“或許,我也該做出一些改變。”
他心裡忽然湧出個念頭,這次之後,他想去找謝東樹院士申請,看能不能脫離團隊一段時間,自己想跟隨趙培儒學習一段時間。
謝東樹院士曾說過,他將來是有“工程院院士”之姿的。
可在那之前,他必須得學到更多的東西,經曆更多才行。
或許,眼前的這位趙院長,就是他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