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外麵候著的人們,依然是心裡無法踏實。
一顆心忽上忽下的,踏實不下來。
“吳老這結腸癌,已經到中期了,再加上這歲數……”
“85歲的高齡,接受這種手術的案例,實在太少了。”
高齡老年結腸癌患者,手術風險極其巨大。
眾人都心裡發沉。
這樣的高齡,心、肺、肝、腎器官的功能都不全了,術中有大量出血的風險,術後也有嚴重並發症的風險,對生命安全有較大影響。
“聽說上麵已經召集全國的結腸領域專家,要對吳老的病情做一個全麵評估,看看到底能不能手術。”
……
廖慶儀院士,作為“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七委員之首”的他,本來正在忙碌手中的“結腸腫瘤”項目。
接到個電話後,他的臉色便是一變。
“什麼,吳佩敏病倒了?”
“結腸癌?”
廖慶儀立即把手下的石衛萍、陳彤運組長們叫了過來。
“你們繼續做項目,我得出差幾天,去一趟京都。”
石衛萍、陳彤運心裡一怔,廖院士這個項目,已經做了近半年了,得益於趙培儒上次的幫忙,引入了雙鏡技術,眼看已經到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廖院士為了這項目,嘔心瀝血。近段時間,更是吃喝睡覺都在這南都鐵路醫院的科研大樓裡,這怎麼突然要離開,還要出遠門,去京都?
……
與此同時,同樣在做項目的秦明輝院士,也接到了電話,同樣是立即就放下了手中的活,匆匆起身。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全國各處。
各位結腸癌領域的大佬們,都以這件事情為重,暫時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直奔京都。
他們有的人,歲數比吳佩敏還要大幾歲,可對吳佩敏,那也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在他們心目中,這位吳佩敏不論是為人、人品,還是在專業水準水平上,那都是無可挑剔的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一位。
……
京都。
全國抗癌協會的會長應鐵軍,全國消化科專業專業委員會的辦公室張主任等人,電話不斷。
不是接到上麵領導們的電話,就是在不停的往外打電話。
隻有一個目的,協調聯絡各處的結腸癌專家,來京都為吳佩敏院士會診。
這幾天的他們,為了吳佩敏院士的事情,格外忙碌和著急。
……
沒多久,全國各地的結腸癌領域專家,便齊齊彙聚於京都。
因為專家人數過多,甚至分成了幾個專家組,分彆討論。
每隔兩個小時,每個專家組再進行意見交換。
討論的目標就一個:評估吳老的身體狀況,看是否能承擔得起一次大型手術的折騰。
秦明輝院士、廖慶儀院士等院士們,分彆坐鎮不同的專家組。